泰州市姜堰区境内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城西北郊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出土石刀、玉坠等器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天目山街道天目山发现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80年代初和90年代,在天目山遗址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21世纪初,发现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至少在6800年前后,姜堰就有先民居住、生活,进行初始生产开发,创造早期农耕文明。叶甸仓场为汉代吴王刘濞设置的粮仓。宋代岳飞、文天祥等均在姜堰驻足。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姜堰抗倭直至病逝,“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堰讲学,画家唐志契所著《绘事微言》入选《四库全书》。清代围棋棋圣黄龙士引领清代围棋达到封建时代最高峰,至今享誉海内外;“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的刘氏家族兄弟刘荣庆、刘国庆连中武状元,时称“熙朝盛事,旷古未闻”;清朝及民国政治人物、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家、经济学家凌文渊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由毛泽东倡导,与郭沫若开展“兰亭论辩”传为历史佳话。1940年,陈毅率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驻扎姜堰曲江楼指挥闻名中外的黄桥决战。“溱潼会船节”由南宋相沿至今,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借势溱潼会船 彰显“非遗”魅力》入选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传统技艺“溱潼砖瓦”、传统舞蹈“滚莲湘”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姜堰面塑”“陈氏针灸”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许氏正骨疗法”“姜堰撂石锁”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李道功、王洪祥、许勇、陈宁、姜宝洪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目山西周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首批“江苏大遗址”称号。单塘河遗址(城北)、朱氏宅(溱潼)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宗祠为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清明习俗入选首批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以棋圣黄龙士为原型拍摄电影《黑白道》。古罗塘旅游文化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