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目山街道全面深化“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以“睦邻阵地、睦邻力量、睦邻服务”为主基调,推动有温度的“家门口”党建活动进小区、到家门,构建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夯基固垒强阵地,架好家门口“连心桥”。着眼“内强+外拓”双向发力,提升党群阵地综合服务能级,让党员群众愿意进、留得下、还想来。向内挖潜,强化阵地服务性,坚持“一室多用、多室共用”,确保挂牌功能室合理合规,引导社区整合闲置功能室,打造暖“新”驿站、共富工坊、积分兑换超市等,切实提升空间利用率。向外拓延,强化阵地实用性,探索建立“三横三纵”联动工作机制,以“社区网格党支部+小区党群驿站+楼栋党小组”为“三横”链条,整合利用物业用房、小区绿地、闲置房屋资源,落实“1+N”睦邻空间用地保障;以“社区网格党支部+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为“三纵”链条,织密服务网格,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工作落实落细。
多方联动强队伍,当好家门口“主心骨”。向下聚力,引导党员群众、社会组织、草根社团等力量加入网格化志愿服务队伍,紧扣辖区居民、商户需求,主动认领邻里服务岗、居民“微心愿”,组建家电维修、房屋清洁、美容理发等4支“有‘邻’真好”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便民服务,切实将群众心中愁盼的大事小情落到实处。向上借力,利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吸纳辖区内共建共驻成员单位、物业企业、爱心商户等与社区结成“N+1”共建对子,整合托幼助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职能资源,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共建为目标,常态化做好资源对接、项目对接,开展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完成道路整修、绿化补植、排水管网疏通等40余件民生实事项目。
立足职能强服务,办好家门口“心头事”。聚焦“一老一小一青”三大群体,打造社区近邻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贴心服务。紧扣“老年人的需求”,振兴社区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老干部大学”合作模式,以老干部大学教师资源为依托,牵头组织开设葫芦丝、书画、养生保健等各类课程,扎实推进“文化养老”。紧扣“孩子们的需求”,康华社区携手二实小康华校区,充分发挥在职教师志愿者力量,提供“暑期托管+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等服务,实现社区儿童“暑”有所学。紧扣“青年人的需求”,河西社区积极承接团工委、区文体广旅局机关下沉资源,开设“young”学堂社区分校,围绕青年群体对文化生活、技能学习等方面现实需要,推出乐器体验、书法指导课程,助力青年人丰富夜间生活,发展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