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伦镇持续深化四“联”四“新”工作法,强化“三新”举措,努力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聚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助力乡村治理“新”发展,打通基层群众“心”脉络。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畅通民情民意渠道,搭建“联手说事”议事平台,围绕镇村工作重点、社会治理难点,动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献良策、出实招,先后组织开展了“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协商议事、“小院说事”矛盾纠纷调解、“扮靓村庄环境”等专题活动20余次。联合党员、志愿者深入辖区,收集镇域各族群众在就业、入学、看病等方面需求,集中在朱宣村红石榴协商议事室开展了“促进各民族儿童健康成长”“红石榴家园提档改造”等专题协商议事活动。
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以运粮村“胡宏根工作室”为阵地,充分发挥退职干部身优势,组建“‘新’‘老’解难”志愿服务队,挑选群众经验丰富、办事公道正派的新联会成员和老同志共同担任“解难志愿者”,每日在工作室轮流坐班,通过“讲法律、拉家常、谈感情”,帮助来访群众打开心结、消除矛盾。同时,通过“‘新’‘老’讲坛”“农技下田”等形式,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实现政策宣讲在一线、技术指导在一线。目前,已靠前服务群众500余人,开展政策宣传12次,化解矛盾13起,停诉息访3人。
放大基层治理“新”效应。依托兴驰村孝文化广场,以推进服务品牌创新、释放治理效应为引领,通过挖掘提炼本土“孝”文化正能量,融合家风、家训,创新“孝治理”品牌,探索实现“和治理”效应。建立“和治理”评议室,坚持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调处、依法治理、高效便民”为原则,联合村“两委”、网格员、老党员、孝善模范等共同担任评议员,通过“零距离沟通”实现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并同步将评议室调处效果辐射服务全镇,进一步释放“和治理”效应。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坚持“大统战”思维,发挥牵头职能作用,积极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交流平台,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凝聚“新”力量,发挥“新”作用,创新社会治理,为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贡献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