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塘街道以“罗商荟企”品牌为引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社会责任为根基,不断深化“三维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聚合、服务升级与发展共赢,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锚”。
深化政策赋能机制,打通惠企服务“末梢结”。建立“政策解读—诉求收集—跟踪解决”全流程服务闭环机制,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街道商会联合科技、工信、人社、税务、司法等部门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惠企政策、法律法规等,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对“疑难杂症”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知识产权护航创新”“智改数转赋能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专场政策解读会12场,开展“三师护企新联心”、企业家圆桌座谈会等30余场,覆盖企业400余家。
搭建为企服务平台,织牢发展要素“保障网”。搭建协商交流平台,依托“333”协商工作机制和每月末周五“协商下午茶”活动,聚焦企业诉求,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商会班子成员定期走访联系企业,摸排企业诉求,并通过“政企协商议事会”高效解决,诉求解决率达95%。搭建资源融通平台,深化“政银企”联动机制,为辖区企业协调融资近1亿元,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压力。积极协调盘活土地资源,为项目建设协调落实用地260余亩,保障企业扩产需求。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年均举办“名校直聘”等专场招聘会8场以上,累计提供岗位超1000个,有效缓解企业人才短缺困境。同时街道积极对接南京工业大学等优质高校资源,组织十余个对口科研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共建“产学研用”联合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践行服务社会理念,绘制村企共赢“同心圆”。街道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载体,探索“产业赋能+公益反哺”模式,引导企业回馈社会。谱好乡村振兴乐章,积极推动贝特管道、星宇电机、华脉光电等企业与社区结对,捐资数百万元用于修路、护坡等基础设施提升,吸纳辖区富余劳动力近千人。奏响公益暖心乐曲,商会创新实施“共享我们的爱”系列公益项目,指导20余名残疾人创业,2人获评市级标兵,组织企业走进溱潼养老院、姜堰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慰问孤寡老人、抗战老兵、特殊儿童等群体,组织企业结对帮扶困难学子圆梦。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金秋助学”“爱心慰问”等活动80余场,引导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