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激发中层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积极发挥中坚作用,10月18日,姜堰区教育局举行“做‘中流砥柱’,争‘教育头篙’”中层干部“问政”活动,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区教育局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
活动紧扣全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工作要求,围绕前五期巡诊中梳理的教育领域重点问题,由安监科现场汇报阶段性成果及下阶段举措,局分管负责人逐一点评,主要负责人结合群众关切即兴追问,推动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普教科、信息应用部分别就征订教辅、购买校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作汇报。局分管负责人点评,主要负责人即兴追问,通过现场问答与互动质询,进一步厘清责任链条,明确“清单化+销号制”推进路径。
针对今年以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较为集中的信访问题,局分管负责人直接向相关科室“问政”。科室负责人现场应答,提出解决对策,局分管负责人进行点评,主要负责人再随机追问,确保问题不回避、整改见实效。
活动还设置“问感”环节,现场随机抽取了3名机关中层干部代表交流参加活动的心得感悟。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强调,基层治理不能“捂盖子”,教育工作更要“晒问题”,“问政”,不是一场“走过场”的仪式,而是一次“动真格”的检视,既要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单项工作提质,更要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实现整体工作提效,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小切口”,带动全区教育工作的“大提升”。
问效——工作执行到底实不实。“问效”就是要盯着执行看结果、盯着结果找差距,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生根、落地生效。工作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执行到不到位,关键看最后一公里。要一竿到底、打通梗阻,杜绝“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听课、巡课、集体备课、教研员上课,要一以贯之,范文诵读大赛、板书设计大赛等赛事要全面开花;要一线解剖,找准病灶,工作中,绝不能满足于“知道了、安排了”,要深入学校、深入现场,像“解剖麻雀”一样,对高频投诉点、监管风险点、舆情关注点,进行精准剖析,找到问题根源,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要一环不漏,闭环管理,建立“部署-推进-检查-整改-回头看”的全流程闭环,确保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各项工作都有始有终、善作善成。
问策——工作方法到底优不优。“问策”就是要聚焦工作方法,看看我们的思路是不是清晰、举措是不是精准、路径是不是可行。面对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光有 “干劲”不够,还得有“巧劲”。要盯着问题找问题,不能只盯着“表面问题”下功夫,要学会“剥洋葱”,从一个投诉、一次反馈入手,深挖校园霸凌、作业负担重等问题背后的制度短板、机制漏洞,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盯着需求定举措,在教师培训、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等方面聚焦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要盯着长效建机制,善于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购买校服、征订教辅“突击战”要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固化成制度,让工作从“临时应对”走向“常态长效”。
问新——工作思路到底活不活。“问新” 就是要倒逼大家打破思维定势,用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坚决做到无创新不工作,无论哪个科室、哪个岗位,都要把创新融入日常,积极推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智慧化监管,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实现班班有班歌,天天有歌声;坚决做到无“智慧”不治理,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治理,“5G+AI”赋能教学改革、智管乐学平台深度应用等要朝着“有用、好用、管用”的方向努力,让技术真正为教育提质增效服务;坚决做到无场景不育人,要把 “场景化育人”作为核心任务来抓,指导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打造至少2-3个标志性育人场景,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育记忆。
问底——工作底线到底牢不牢。“问底”就是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干事创业还是改革创新,都要把“规范” 和 “底线”挺在前面,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守好师德师风“生命线”,机关纪委和学校纪委,既要做“严监督”的“管家”,对有偿补课、违规收礼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也要做 “暖服务” 的 “后方”,对不实举报及时澄清,为敢干事、善干事的教师撑腰鼓劲;守好民生关切 “责任线”,在征订教辅、校服管理、招生入学、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必须严格依法依规操作,阳光运行,坚决杜绝各类不规范、不廉洁行为,维护教育公平和政府公信力;守好校园安全“最底线”,校园安全无小事,任何时候都不能 “松口气”“歇歇脚”,从安检门阻断管制刀具进校园,到学生心理健康闭环管理,再到常态化的安全督导检查,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校园绝对安全、师生平安。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次活动予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