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姜堰概况
    • 位置面积
    • 自然资源
    • 行政区划
    • 风景名胜
    • 文化传统
    • 姜堰微矩阵
    • 姜堰故事
  • 姜堰动态
    • 重要信息
    • 姜堰动态
    • 网友投稿
    • 视频展播
    • 专题专栏
    • 官方动态
    • 官方公告
    • 教育动态
  • 走进姜堰
    • 姜堰城建
    • 姜堰交通
    • 姜堰教育
    • 姜堰旅游
    • 姜堰商业
  • 三水沙龙
    • 网络文学
    • 行者杂谈
    • 摄影专栏
    • 学习园地
      • 学习书籍
      • 学习笔记
    • 美食佳园
    • 手艺人
    • 身边事
    • 奇闻杂谈
    • 健康常识
  • 历史传承
    • 中医药传承
      • 中医典籍
      • 中医视频
    • 文化传承
    • 佛教文化
    • 道家思想
    • 武术传承
    • 名人名家
  • 在线投稿
  • 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_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_专题

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大讲堂--理论

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大讲堂--理论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三水沙龙
  • 网络文学
  • 行者杂谈
  • 摄影专栏
  • 学习园地
    • 学习书籍
    • 学习笔记
  • 美食佳园
  • 手艺人
  • 身边事
  • 奇闻杂谈
  • 健康常识
  • 首页
  • 三水沙龙
  • 健康常识
世界睡眠日,青年人怎么才能睡好觉

     发布会上一位年轻记者的提问引起了中科院院士陆林的关注。

  3月19日上午,在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上,这位记者描述了上班族的现状:一回家就爱“葛优躺”,一刷手机就习惯躺在床上,熬夜成了习惯。

  陆林不理解,半开玩笑地反问,“不打算睡觉为什么要躺在床上?”台下一片哄笑。

  “在卧室里大脑会感知睡眠信息,躺在床上不睡觉,强行保持清醒会打乱睡眠节律,影响睡眠质量。”他解释道。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规律睡眠,健康未来”。睡眠成了很多人的烦心事并影响人的健康,青年人的睡眠成了很多专家担忧和研究的问题。很多青年人为了弥补白天无法支配自我时间的遗憾,到了夜晚,疯狂打游戏或刷剧,在熬夜中获得快感。这被专家称为“报复性熬夜”,已成为很多青年人的生活常态。

  青年“报复性熬夜”成常态

  对于湖北一高校大四的学生钱秋鹤来说,她觉得夜间才是自己的娱乐时间。

  晚上9点上完课,回到寝室,她习惯打开手机刷抖音,刷到11点,“总觉得没玩够”。爬上床后,她还会点开综艺节目,戴上耳机,直到凌晨12点半,最新的节目刷完,才“心满意足地关掉手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社会蓝皮书》显示,83.6%的大学生在晚上11点之后才上床睡觉,其中近一半(49.3%)的大学生在晚上11点至12点之间睡觉,34.3%的大学生都是在晚上12点后上床睡觉。

  “凌晨入睡已成为普遍现象。”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叶京英团队发布一项调查显示,18-30岁的人群入睡最晚,25-50岁的中青年人群睡眠质量最低。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白天事务多,夜间成为青年人休闲的主要时间段,另一方面吸引青年人的软件、节目越来越多,青年人经不住诱惑熬夜玩手机。

  在陆林看来,睡眠存在结构和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深层睡眠对人体的大脑代谢废物的清除、记忆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年人长期熬夜,压缩深睡眠的时间,违背了自然规律,心率、血糖、血压无法得到正常调节,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基因的变异。

  “报复性”熬夜对青年人身体的损耗不容忽视。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与内分泌相关的肿瘤患病率在青年人群体里上升的速度很快,“我常觉得这类疾病本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年龄段,但从研究结果来看,该类患病率上升跟长时间熬夜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叶京英说道。

  《社会蓝皮书》(2021年)指出,大学生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健康问题,胃肠、疲劳、睡眠质量和身体疼痛等问题较为明显,且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较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科学

  在睡眠知识上总有一种误区:如果晚睡晚起,睡够了8个小时是否就不算熬夜了?

  大二学生曾尾(化名)习惯在周五晚上追剧到凌晨12点,她常安慰自己第二天周末没有课,可以补觉。一到周六上午,整个寝室的同学都睡到12点,熬到肚子饿了,才会有人陆陆续续起床。她算了算,有时周末睡觉的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比平时上课的时候都睡得充足”。

  陆林在交流环节上直言,“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受地球太阳的运转影响,人体依据自然规律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节律,每天晚上11点左右开始分泌褪黑素,人体产生困意,到凌晨一两点时达到高峰,3点到5点时分泌水平逐渐下降,人即将进入苏醒状态。“如果长期熬夜,靠白天睡觉来弥补,很难扭转褪黑素分泌受阻的现状”。

  “睡眠质量还与授时因子存在一定的联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张斌补充道,授时因子即人体的活动要与自然运转同步,如白天需要接触光照,运动、饮食模式与地球的24小时周期和12个月周期同步的外源性环境因子相吻合,而生物钟就会在授时因子的作用下调节相应的生理节律。

  自古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这个道理。

  改变生活方式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

  在交流会上,北京阜外医院教授柳志红分享了一次接诊经历:她曾遇到了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通过检测发现,他有10年的睡眠呼吸障碍,建议他积极治疗。病人不理解,自己来看心内科,为啥要管睡眠问题?

  柳志红解释,人体在打鼾时出现了气道堵塞,呼吸暂停,可引起暂时性的缺氧问题,在临床上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症状,造成胸腔内的高负压,压力直接作用于心脏、肺、血管,带来连锁的健康问题。

  柳志红建议,在青年时期如果出现了打呼噜时呼吸暂停的现象,应尽快就医,可以预防10年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在交流会上,从医39年的叶京英感触颇深,“如果有个健康的睡眠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远离疾病”。

  10年前,她曾带领团队做了一项调查,针对有睡眠呼吸障碍的病人采取四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第一种为改变生活方式,第二种为佩戴呼吸机,第三种为他们采取手术治疗,第四种则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来治疗。结果发现,第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对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疾病效果最为显著。

  她建议,熬夜的青年人要改变或戒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睡眠知识,为身体的循环运转、大脑休息提供充足的自我调整时间。

  坚持运动也成为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发布会前一天,由中国睡眠研究会联合多个单位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发现,早起运动人群的睡眠质量最佳,早起运动,睡眠质量评价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比为55%,位居各个运动时段第一名。

  陆林认为,青年人要提高睡眠质量,改掉“报复性熬夜”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尽量做到在睡觉之前一个小时内,关掉手机,减少手机依赖感;另一方面要睡够7-8个小时,卧室的温度要低,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

  他建议,要推动睡眠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校园,提高睡眠健康意识,意识到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促进青年人自觉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从而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发布时间: 2021-03-23
点击: 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站为公益网站,部分信息搜集自网上,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回江南,吃一碗笋
  • 下一篇:白噪音为什么可以助眠
  • 中央及部委

    • 人民银行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应急管理部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生态环境部
    • 自然资源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商务部
    • 农业农村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财政部
    • 司法部
    • 民政部
    • 公安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科学技术部
    • 教育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防部
    • 外交部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省及直辖市

    •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市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台湾省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地市区

    • 姜堰区人民政府
    • 靖江市人民政府
    • 泰兴市人民政府
    • 兴化市人民政府
    • 海陵区人民政府
    •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 南京
    • 无锡
    • 徐州
    • 常州
    • 苏州
    • 南通
    • 连云港
    • 淮安
    • 盐城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宿迁
  • 新闻媒体

    • 中国台湾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求是网
    • 中国网
    • 光明网
    • 法治网
    • 中工网
    • 中国一带一路
  • 其他综合

    • 姜堰自然资源和规划网
    • 姜堰人网
    • 姜堰三水网
    • 溱湖风景区
    • 溱潼古镇
关于本站

  本站是由姜堰区互联网协会合作开办的公益性网站,旨在服务姜堰,推介姜堰,向公众展示姜堰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真实有效信息数据,为投资、招商提供全方位服务。

  欢迎投稿,一经录用,及付稿酬。

  联系或投稿邮箱:wezi8899@qq.com

合作单位
  • 姜堰区互联网协会

微信关注

手机访问

Copyright © 泰州市全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8771号-3 苏公网安备32120402001089号
  • 首页
  • 电话
  •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