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善能量小,阴德能量大
善有两种,有阳善,有阴德。什么叫阳善呢?阳善就是我做善事,人家也知道了,然后说声谢谢。什么叫阴德呢?做善事人家不知道,连说谢谢的机会都没有,这个阴德就积累下来。你比方讲,这个上午我在这边给大家讲课,讲了一上午,忙了一上午,你一鼓掌,我上午就白干。这就是阳善啊!所以,古人讲,要积阴德,不要阳善。阴德可以有很大的能量,阳善的能量很少。人家一鼓掌,一说谢谢,就化掉了,没留下来。今天我们这些企业家已经知道做善事了,其实并不会做善事。真正要做善事,根本不要冠名权的。这个活动我支持啊!给300万?行!但是得冠我的名,你马上就是阳善。然后他又提出媒体要报导。这一报导,阳善就报销掉了。真正企业家要做善事,做善事不要留名,根本不要冠名权,你积的是阴德,阴德能量很大。
东北有个企业家来学《了凡四训》,学完以后知道要积阴德,不要阳善了。回家做善事,电视台找他了,说,某总啊,你做善事,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报导你一下,这样子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做善事了。他说,你们不要报导我,我要阴德不要阳善。拒绝采访!那个记者就感到很纳闷,说人家想找我们,我们还不去,现在我们找你了,你还不要,傻子!后来他们就劝这个企业家,说,你看看,你的事迹一报导以后,更多的人来做善事了,你看,这篇报导也是善事啊,你要不报导你也积不了这善啊。他就感到疑惑了,要报导还是不要报导?一报导就是阳善了。不报导吧,我下面这个善事也做不成了。他这次到北京来,正好来找我。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要报导?我要阴德啊!我说,那你还是阳善。他说,这话怎么讲呢?真正的阴德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求阴德才是最大的阴德。一求阴德,你已经是阳善了,不是阴德了。他一下子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我就举个例子跟他讲,帕瓦罗蒂唱歌,能量很大,正唱得很带劲的时候,突然动一念,这一次赚了多少?马上能量就亏掉了。跟任何人没有关系,跟你自己动念有关系。不要动那个念,只要做就行了,不管有没有阴德,也不管能量大小,做就行。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就问大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祖宗积德儿孙有福,祖宗积的是阳善还是阴德?一定是阴德,肯定不是阳善,阳善他自己就用掉了。因为他是积阴德,儿孙才能享福。而且,很多阴德我们都不知道。阴德到这种程度,恰恰能量大。所以说,你就知道,做善事增长能量,阴德能量更大。千万不要走阳善的路,否则做善事没有任何的好处留下来,太可惜了。
没钱也能行善
这个时候,张畏岩听明白了。但是呢,不免有疑惑。“张曰:我贫士,何能为?”哎呀,我没有钱啊,我想做善事做不成啊!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做善事到底要不要钱?是不是钱越多的人做善事越多?还是没有钱的人不能做善事?这个地方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疑惑,说,老师我也想做善事,等我发财了,我捐多少多少。等你发财再捐,你发不了财。
接着道者就跟他解释了,教他了。“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善事”是阳善,“阴功”是阴德。无论是阳善还是阴德,关键要动善念,不动善念都不叫善。
今天做善事的人多,动善念的人少。到重阳节了,这个养老院特别热闹,很多志愿者都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去了。这一大早,志愿者就来了,帮老人拖地、洗衣服、叠被子、擦窗子。老人高兴了,这过节了真好,平常没人看我,真热闹,欢天喜地。第一批志愿者还没走,第二批就来了,又帮老人拖地、洗衣服、擦桌子、抹板凳,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捶背。老人心里面有点烦了,刚才不是扫过地了吗?怎么又扫一遍呢?你再给他捶腿,他有点疼了。但是想想,人家做好事啊,我得成全人家,忍着吧。第二批没走,第三批又来了,又帮老人拖地、洗衣服、擦桌子、抹板凳,给老人捶背,陪老人聊天。老人说,不能聊了,没啥聊的了,刚才都聊完了。你知道志愿者讲什么?老人家,陪我们聊一会儿吧。你说他有没有动善心啊?一点没动善心!动的什么心啊?只动了做善事的心,根本没动利人的心,不善!
我这次在河南开封讲《了凡四训》的时候,那天晚上开封市委齐书记请吃饭。齐书记真有水平,话不多。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一下子脸就红了。什么故事呢?他说他曾经看了一个报导,法国有对老夫妻,这对老夫妻过去也是企业家,后来发现年纪那么大了,再做生意挣钱没意义。那他们去干嘛呢?不做生意了,在海边买了一套房子,有个别墅,还有一个小院子,在那边每天早上起来锻炼锻炼身体,到海边游游泳,回来晒晒太阳。老夫妻两个过着幸福的生活。隔壁有个邻居啊,看到两个老人过得真自在,很羡慕。尤其羡慕老人家这个院子,真好,有花有草,干干净净。这个人就动了一个善念。什么善念呢?这两个老人啊,我从现在开始,赡养他们。老人问他,你有什么要求吗?没啥要求,我只为了赡养你们。后来才知道,这个人赡养老人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老人家你死了以后,这个小院子给我就行了。动了这个念。然后就到民政部门办赡养老人的手续了,说老人只要活一天,赡养费由我来出。其实老人家也不缺钱,但是这个人想帮人,也做帮人的事了,每个人照样给赡养费。可是,他越给越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呢?他以为老人70多岁,没几年就死了,死了以后,院子就是他的了。看着老人,还活,还活,钱还得给,他心里面就着急了。这时候他动了一念,怎么还不死啊?恶念就出来了。老爷子95岁死的。你看啊,七十几到九十五岁花了多少钱了?天天心里面气啊怨啊,巴望着人家死啊。老爷子这一死,他想,快了,老太太也活不长了,很快院子是我的了。没想到,老太太真能活啊,活了105岁。这个人天天生气,等不到105岁,气死掉了。你说他以为赡养老人是做善事,没有啊,第一求人回报,第二盼人家死,只为自己没有为别人。
后来这个老太太真不错,一看这个人想要她的小院子,每年还给她那么多赡养费,气得不行了。老头一死,她就把这些赡养费原数归还这个人了。给了他以后,这个人先死掉了。后来这个老太太死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专门写了一个悼词。安葬时,女儿在墓地念总统悼词的时候,棺材里面有声音了。打开棺材,老太太坐起来了,没死掉!老太太后来跟女儿讲,这个小院子还要给那个人,虽然他心不善,但是我们答应人家的就给人家。后来那个小院子真的给了那个人的家属。老太太做了善事了,那个人反而没有做善事。差距在哪里呢?差距在念头上。
所以说,做善事关键看你有没有善念。这里讲得很清楚,“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帮人的心,常存利人的心,功德无量。不动利人的心,你做的是善事,但你不是善人,这就很可惜了。所以,做善事靠什么?不靠钱多少,看你有没有动念头。
“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这个道者举个例子,谦虚也不要钱的,说“我错了”也不要花钱的,存我帮你的心也不要花钱的,关键要动这个念头。
我在南京有一个朋友,开出租车的,家里面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是因为经常看一些传统文化的光碟,他也动善心了。有一年过年,他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我想买一些好书、刻一些光碟送给客人。我说,这钱哪来的呢?他的营业款每天交给他老婆的。他说,我从营业款里面扣300块钱下来,我来做。我说,做这事行不行啊?他说,我也感到很为难,我老婆知道肯定要跟我吵架,但是我特别想做善事。我说,行了,只要你想做善事,不做你也是善人。我说,你想想看,你拿了300块钱下来,老婆要是知道了不跟你吵吗?这边做善事,那边对老婆做恶事了。能不能做善事,看缘分!动不动善念,看自己!只要动善念,没做善事,你还是善人。做了善事,没动善念,你还是恶人。关键看念头。他一听就听明白了。关键看念头。所以说,常说“我错了”,常说“我帮你”,本身就是谦德。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前面是道者跟张畏岩讲了生命的法则,这个过程叫教育,叫张畏岩学习。学完之后,下面叫力行。力行,老师不必跟着,只要自己做就行了。所以说,“张由此折节自持”。“折节”就是反省的意思,说“我错了”,不说人家错了。“自持”呢?自我管理,不需要人管理。
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好处,就是把每个人心灯点亮,让他明白生命真相。明白以后,不要你管了,他自己管理自己。记得我那个时候专门讲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彼得·德鲁克是美国人,坦率地说,美国人并没有认同他的管理方法,他的自我管理是在日本实行的。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得以实行呢?日本传承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讲的就是自我管理。所以说,美国自我管理的种子到了日本自我管理的土壤上,马上就发芽了。还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其实中国文化讲到最后,就是最高的管理境界,叫自持,叫慎独,叫自我管理。一个人也只有自我管理,才叫有尊严。被人管,总之是没有尊严的。那么不要老是跟在后面,也不要考级制度了,他就能够“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明理了,有道了,有法则了。善事天天做,做完一件善事增加一分能量。这个德就是德能。德后面加一个“能”字更好理解,就是能量的意思-有信心、有正气、有能量。
命中虽有福,还要积德才能享
“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你看,在命运要发生转变的时候,一开始都先有梦境来显示。那么,“丁酉”讲时间。我推算了一下子,应该是三年后。三年后有一天晚上,他做梦。梦到什么呢?来到一个高大的房子。这个房子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讲的跃层式(注:跃层式是指由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并采用户内独用的小楼梯连接的房屋),应该是大殿。大殿只有天上有,人间没有的。在那里得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这个名录很奇怪,“中多缺行”。应该讲,花名册,张三、李四、王二,应该是挨个来。可是,张三,没有李四,就有王二了,缺了。
“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这个问旁人啊,是在梦中的情境。我问大家,这个梦中的旁人哪来的?我们自己变现的!梦中的老虎哪来的?我们自己变现的。梦中的善人哪来的?还是你变现的。所以,你的生命的一切,都是你念头变现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他就问这个旁人,这是什么东西?人家告诉他,这是今年科考的名录。他又问,“何多缺名?”这时候这个人就告诉他了,这句话很重要。“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校,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这里看到“阴间”,我们不要把它老想到阴曹地府,这就有点阴森森的了。这个阴和阳是讲的一个事物的两面。孔老夫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棵大树很大,你眼睛看得到的属阳,看不见的根属阴。所以,有阴有阳才构成生命的主体。光有阳没有阴,这个生命是残缺的。所以,你如果发现一个家庭,一定有男有女,这是完美的。光有女没有男,这个家不完美。光有男没有女,也不完美。一定是阴阳和合。
这里讲的“科第”,就是读书人要通过考试来做官。读书做官的人一定是有读书做官的基因。那么,有基因能不能变成结果呢?那就看你三年中有没有给种子浇水了。如果你有做官的基因,你却做了坏事,没有做善事,这个种子不会发芽。所以说,好命还得要有好水来浇,才能有个好结果。“积德无咎”,“积德”就是做善事,“无咎”是不犯错误。“方有名”,榜上才有名啊。
这个现象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我告诉大家,在座的各位,在你的生命里面一定有很多有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变成有福的结果呢?你在做善事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你不做善事,种子还在,永远不变的。我们祖宗代代积善,结了太多善念的种子,就等着我们做善事来让它发芽。这段讲的是这个意思。
“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试,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这个意思很明显了。前面缺名的是什么呢?本来命该中科举,因“新有薄行”,没做善事,做错事了,犯过失了。所以说,种子还在,结果就没有发生,叫“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那人指了一行空格说,你这三年来,“持身”就是我们讲的“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颇慎”就是没有犯错误,或许缺名的地方补的就有你。“幸自爱”,这句提醒很重要,告诉他,你已经积了阴德,继续做善事,不要停啊,否则种子不发芽,跟他们一样,太可惜了。
“是科果中一百五名”,果然最后榜上有名了。从梦境到现实,都是一颗念头种子一层层变现的。那么讲到105名,我以前讲《了凡四训》,讲到这个地方呢,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发现,105名里面还有意思。什么意思呢?张畏岩105名,名次不太前。说明什么呢?稍微努力一把,马上就得到了。如果再努力,就第五名了。
得第几名跟任何人没有关系,跟你努力的深浅有关系。我们的命自己作主。所以,命苦不要怪政府啊,点背不要怪社会。全看你自己的念头,全看你谦德的深浅。所以,心有能量了,你想什么马上变成现实。当你定目标的时候,不要光想目标,要想你推动目标的这个力量到底有多大。这个力量叫作信心。有信心的人,永远不放弃,一定实现目标。而没有信心的人,刚定完目标,马上灰心了。不能实现吧?一放弃就结束了。
所以,人和人的区别在哪里呀?不在目标上,而在实现目标的信心的强弱上、生命力的强弱上。张畏岩这个谦德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从傲慢转为谦虚,命运马上转变了,从有才转为有福。有才再加有福,那这个人命一定好。所以说,福非常重要。
修谦德全在念头上下功夫
我们学习了谦德的五个故事,这五个故事在讲一桩事情:人有谦德,五福临门。
在《易经》里面,第十五卦地山谦,这一卦是大吉大利,没有祸只有福。谦德有理论、有方法。我们知道,能帮人是谦,不敢犯错是谦,不生气、不怨人是谦,能知过是谦,能改过是谦中有更深的谦,欲望淡泊、无欲则刚是谦,有信心是谦,专注做事是谦,能说“我错了”、常存“我帮你”的心这都是谦。谦的样子大家知道了,做到谦非常容易,只在念头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下面这一段是“谦德之效”的一个小结,我们也把它熟悉一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趋吉避凶,谁决定的呢?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的念头决定的。说“我错了”,冤仇就化解了。说“你错了”,亲人都能变敌人。只在我们一个念头上。念头就是我们的命运,管理好念头就能管理好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命运不从外面作主,全从念头变现。
存什么念呢?“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要存不得罪天地鬼神的念。这个“天地”不是讲云中天、草中地,讲的是天地所生的万物。人是天地所生的万物,猪狗牛羊也是天地所生的万物,花鸟鱼虫也是天地所生的万物。你得罪一个等于得罪了天。你能爱一个,你等于得一份天力。所以,我们的能量大小全看我们是不是得罪了人、是不是与人结怨了。要存帮人的心,不要存求人的心,不要存骗人的心,更不要存害人的心。“而虚心屈己”,这个虚心屈己就是讲谦德的。
谦德的念头很多,最重要、最实用的就是两个念头,一是“我错了”,一是“我帮你”。如果我们能把这两个念头时时提起,我们的这一生用“我帮你”,可以种下无边的福田,这是种子啊。用“我错了”,能化解一切的冤仇。所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没有敌人啊。没有敌人,就是亲人。人人信任你,人人爱戴你。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虚心”就是“我帮你”,“屈已”就是“我错了”。
“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这个“怜”不是可怜,而是爱怜的意思。让他们喜欢你、信任你,也能够保佑你。“方有受福之基”,我们的一切福,都是从谦德修来的。谦德是受福的根基,没有谦德你没有福。我这一次在温哥华,有一个香港来的神父特别把基督教《马太福音》的一段话找给我看,里面说“谦虚的人有福了”,这和我们中华文化的意思完全一样。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气盈”就是傲慢的人。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一个容易得意的人,这样的人做不成大事,也做不了大事。为什么呢?稍微有一点成绩,马上就得意了。这一得意,花一开马上就谢了。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不大、做不久呢?不在企业,在企业的领导人谦德不够深厚。小事一乐,得意了,很快花就谢掉了。“纵发亦无受用”,人没有谦德,就是傲慢。对于一个傲慢的人,即使有机会摆在面前,他往往也会失去。你看,有些人找不到工作,明明有就业的机会,但是瞧不上,所以这个机会错过了。明明有机会摆在面前,让我们来做,我们却看不懂。比方讲,有生意找上门来了,你一看,挣钱太少,你就错过了。你不想挣这个钱啊!你哪知道,真正有德的人,一看生意来了,虽然利很薄,但是能帮人,这次我帮了人,人气积下了,下一次福气就来了。所以,要学会做生意,不要老看自己有没有利,要看对人家有没有利。如果对人家有利,我们就可以做。这次赔钱,我帮了人,以后有钱挣了。傲慢的人,即使有机会,他看不到,所以说就错过了。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量大福大造化大。人一定要心量大!我自己就碰到这个事情。过去有个朋友,关系也不错,因为有一次欺骗我了,我对他耿耿于怀。后来他孩子有心理问题找我帮忙,我坚决不帮。为什么呢?报复人家,自拒其福。福气送到你面前,让你来做,你因为嫉妒,因为报复,就把它错过了。所以说,在做生意人面前,天下都是你的朋友,都没有敌人的。有一个敌人等于损一份福。天下无敌,没有坏人,都是朋友。有一件事情,有机会帮,越帮福气越大。所以,不要自己把福赶跑了。
“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个地方讲的“修业”,是讲根深业茂的业,讲的是家业、学业、事业、企业。我们的事业怎样才叫好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是每个人人生每分每秒都要争取的。从哪里争取呢?“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受教”就是学习,从学习来,从做善事开始。这就是曾国藩曾经讲的,教儿孙两条正道:一是工作,二是学习。耕读啊!耕读是中国人的一种完美的生命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工作,工作就是为了帮人。学习就是为了改过,认识自己错在哪里。“取善”,取善算帮人啊。都是在修谦德。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这是整个《了凡四训》的一个总结。这个等我们讲完“立命之学”以后,再把它补充上来,意思就非常完美了。
到这个地方为止,“谦德之效”跟大家报告完了。谦德是一个很深的学问,这个学问深不可测。我跟大家分享的,也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心得,更多的内容需要大家今后在诵读当中、在力行当中来揣测,大家一定会收获很多。
修谦德的七条路
为便于大家修谦德,我把谦德总结了一下。我们有七条路直接可以走到谦德上。这七条路你了解了,你人生修谦德万无一失,很容易走到。哪七条路呢?第一条,敬天爱人是谦德。第二条,知命认命是谦德。第三条,知过改过是谦德。第四条,知恩报恩是谦德。第五条,敦伦尽分是谦德。第六条,认祖归宗是谦德。第七条,养正气、化怨气是谦德。顺着这七条路,每一条路都能走到谦德上,而且都能走得很圆满。
第一条:敬天爱人
敬天爱人是谦德。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一生所奉行的生命观。他的这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的老师西乡隆盛那里传承过来的。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时候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家,他最崇拜的是明朝时候的王阳明。老师学明朝王阳明,学生学明朝《了凡四训》。你就发现,这师生两个跟明朝缘分很深,跟中国文化缘分很深啊。
什么是敬天呢?这个“天”不是指的云中天,这个“天”讲的是天理。要恭敬天理,依天理办事。就像《道德经》里面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有天理,你不依照做,自己搞一套,这是傲慢,是十足的傲慢。如果把天理再具体化,就变成国家的法律了。有法律你不遵守,你是傲慢。遵纪守法是谦德,目无法纪是傲慢。很清楚啊!如果把法律再具体化呢?公司有制度。能遵守公司制度,这个人有谦德。破坏公司制度,傲慢。性质是一样的。心不恭敬,没有谦德!
如果再具体一点呢?到我们《了凡四训》学习上,我们有五项班规。能遵守五项班规,你那个心是谦德之心。有班规你还不遵守,你就傲慢了。所以说,五天的学习重在求福,求福重在修谦德。谦德从哪里修呢?依五项班规来生活,这五天你天天修谦德。
记得我们在青岛办班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带来两个手机,交了一个,一个没交。第一天没交,第二天没交,第三天他还没交。到了第五天,把第二个手机交出来了。大家都非常感动,就问他,为什么要交?我要带谦德回去,我不想带傲慢回去。最后觉悟了!你修的谦德是你自己的,跟任何人没关系。你不交跟我也没关系,交跟我也没关系。跟你有关系,跟你的家族有关系,跟你的五福有关系。跟任何人没有关系。
爱人呢?人是天生的万物,你能爱人就是敬天。所以说,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一生修谦德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来不违背。
第二条:知命认命
知命认命是谦德。人都有命,你生下来,命就定下来,然后你的人生就按这个剧本往下走。剧本老早就写好了,电影一场场演。今天的人不能认命,往往在抗拒命运。抗拒命运就是傲慢,能够认命这是谦德。这个内容很重要,我们后面讲“立命之学”的时候还会专门讲到。
第三条:知过改过
知过改过是谦德。前面给大家报告了。闻过则喜是谦,知过能改是谦中有更深的谦。我们在讲“改过之法”的时候,详细来报告通过知过改过来修我们的谦德。
第四条: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是谦德。人有恩于我们,我们不知,不知就不会报恩,傲慢。稻盛和夫六项精进里面专门有一项,活着就要感恩。当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你已经在天地万物的照顾当中了。这个恩你知道不知道呢?如果不知,那就是因为无知。无知的原因就是傲慢。因为傲慢,人不知恩,当然不会报恩。
第五条:敦伦尽分
敦伦尽分是谦德。“敦伦”是讲,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是孤立生活的,每一个人肯定活在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系统里面。一共有五个人际关系系统一夫妻、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你肯定活在一个、两个、三个关系系统里面。就相当于什么呢?人就像小金鱼一样的,一定活在鱼缸里面,离开鱼缸你就活不成。人也是这样子的,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际关系系统里面,你一定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夫妻这个系统里面,你要么是丈夫、要么是妻子。父子系统里面,要么你是爸爸,要么你就是孩子。兄弟,要么你是兄,要么你是弟。君臣是上下级关系,也是这样子的。朋友也如此。当爸爸的把爸爸做好,叫敦伦尽分。爸爸做不好,还怨孩子不听话,这就是傲慢了。老板做不好,还怨员工不干活,这就是老板的错误。所以,你不要管员工好坏,你只要看你做老板有没有做好,你做兄长有没有做好,你做妻子有没有做好。能专注自己的角色责任,不管别人,这就是谦德。自己都做不好,你还去管别人,这就是傲慢。
第六条:认祖归宗
认祖归宗是谦德。每个人都有祖宗。有祖宗你认不认呢?是不是认识呢?是不是承认呢?如果有祖宗你不认,是傲慢。有祖宗你不跪,是傲慢。我们下面会专门来讲,如何通过认祖归宗这条路把谦德修成。每一条路都可以修成,一成一切成。这就跟什么一样呢?五个手指头。手指头伸出来,五个。每个手指头通的地方都是掌心。哪一个手指头都连着掌心,哪一条路都能把谦德修成。
第七条:养正气化怨气
天天养正气、养信心、养能量,把怨气给化掉,这就是谦虚。如果天天养怨气,就是傲慢。傲慢的人天天养怨气,谦虚的人天天养正气。所以,养正化怨是谦德。我们这五天从始到终,都是围绕着养正气、化怨气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念头-“我错了”,正气就养起来了,怨气就化掉了。你能念念是“我错了”,你就念念养正气、念念化怨气。
这些方法都非常简单,七条路都可以修成谦德。你用哪个方法呢?哪个方法你喜欢,你就用哪个方法。没有别的,看缘分。就跟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电影院五个大门,像我们这礼堂,两边各两个,这四个,那边还有两个呢,六个门啊。你走哪个门进到这个教室来呢?靠哪个门近,你就从哪边走。进来以后,上的都是《了凡四训》,没有第二个课。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