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能耗生命换成高能量生命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血肉之身和义理之身是两种生命的境界。所谓血肉之身,就是欲望之身。这个生命贪名、贪利、贪色、贪吃、贪睡、贪喝酒,这个情欲很重的叫血肉之身。义理之身就是我们讲的助人为乐,天天增长能量的生命,道义的生命。我们人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血肉之身换成义理之身,从高能耗的生命换成高能量的生命,这是人生任务。
稻盛和夫讲,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修炼,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使它在闭幕之时,比开幕之初,心灵更高尚。所谓心灵更高尚,就是能量更大,就是要从血肉之身换为义理之身。
“血肉之身,尚然有数”,这个“有数”,就是贪心有贪心的后果。这就是讲因果。“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格天”就是感应的意思,你助人一定是有乐,也是有因果的。
所以,惟谦受福,厚德载物,吃亏是福啊,这是一定的。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专门从理论上来解释,为什么从前种种可以死掉?你过去犯的错误未必就有恶果会发生。你过去偷税漏税的,未必马上就被处罚。你过去坑蒙拐骗的,现在一下觉悟了,可能并不一定会受惩罚。从理论上来解释它。这个“天作孽,犹可违”的天不是讲的云中天,讲的是天理。什么是天理呢?有因必有果。孽呢,就是我们讲的过失。在你的因果里面,你有了不好的种子,“犹可违”,不一定会得恶的结果,就是这个意思。以前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人,他杀人了,杀了人以后他知道杀人一定要偿命的,但他又不想死。怎么办呢?他急急忙忙跑到寺庙里面,师父,我杀了人了,我又不想死,师父你看我怎么办?这种高难度的问题谁能回答?也只有出家师父,有智慧的人能回答,一般人不能回答。一般人,杀人还不得偿命,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坦白去。师父有智慧,师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了他两包种子,蒺藜的种子。蒺藜是一种植物,长出来后会有刺,这个刺长,扎在人身上会出血。师父就讲,这两包种子,你拿回去,屋前撒一包,屋后撒一包,屋前的浇石灰水,屋后的浇清水,每天在上面走,你就会发现杀人而不偿命的方法。这个人很高兴,回家就开始,屋前撒一包,屋后撒一包,前面是石灰水,后面是清水。每天走,走来走去,一个礼拜下来并没有发现什么答案。他急了,就去找师父。师父说,不要急,下个礼拜继续走。下个礼拜又走,前面走走,后面走走,还是没有发现答案,只是发现前面浇石灰水的没有变化,后面浇清水的有点发小芽了。没有答案,又去找师父。师父说,不要急,继续走。第三个礼拜继续走。在屋前走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在屋后走的时候,蒺藜发芽长出刺,他正好走上去,一下子把脚扎出血了。就在疼的时候,他一下子觉悟了。
同样都是种子,同样都是干了坏事,不一定发芽,关键看缘分啊。前面浇石灰水的它不会发芽,后面浇清水的它才发芽。看来我杀人了不一定马上抵命,也不一定抵命。过去做的事情叫种子,当下的念头叫缘分。如果念头是善念、正念,过去的种子未必马上发芽。他一下子觉悟了。
“因——缘——果”,这是完整的描述。“因果”是简单的说法,因为没有缘不会结果。种子没有水不会开花,但是种子还在。过去你干的那些坏事情,种子在不在呢?在!现在把念头转过来,结果就不一样了。这和我讲的“许三多”一样,40个女朋友的时候,一下子觉悟了,后面不要了,估计现在不一定是死刑。25套房子,12 套时觉悟了,13套不要了,估计还是有期徒刑。两个亿,一个亿的时候觉悟了,知道自己犯错了,马上转过来,把自己念头转过来,估计现在还做官。
可能有的人就说,老师,那你不是鼓励人家犯罪吗?你要知道,把人关在牢里面,目的是什么?还是让他转念,没有别的,从思想上改造他。他都能自己改造了,你说多智慧。自己能改造,为什么还要被人改造呢?被人改造那已经是上中下里的末流了。早觉悟自己改造,把缘分修改了,把恶念变成善念,结果未必发生,但是种子还在。所以说,“天作孽,犹可违”。把握我们的命运就从当下的念头开始,当下的起心动念就是过去所做的事的缘分。
“自作孽,不可活”,40个女朋友已经是犯错了,后面又再犯错,就变成99个,那就保不住了,所以说“不可活”啊。我们一定要能够悬崖勒马,当下觉悟。底片一换,电影的境界马上就换掉了。念头一转,梦境就变掉了。这就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真实意思。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控制自己当下的念头就可以把握未来的状况。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是一个总结。人是有命的,福是靠自己求的,就在自己念头上。弘一大师讲,“求名求利,须知求己莫求人。”刚才大家唱国歌的时候,唱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我问大家,这个敌人在哪里啊?你不要以为敌人在外面,外面的敌人好解决。王阳明带兵打仗,这是中国很少的以文官身份带兵打仗的。王阳明打仗有方法,打一仗胜一仗。打再小的仗,他都按方法来,他不以杀人为准,以逼你投降为准。这个人善良,常常用心理战,你投降了,他就不杀你了。王阳明讲,“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打败敌人容易,打败你内心的敌人难。你内心的敌人是什么?喜欢说“你错了”,习气太重了。你要把它改变过来,就把它改正了。过去我们是见利忘义,见利忘义这个习气很重的,不是一般重。现在是见利思义了,就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我们喜欢批评人,这是习气,你要把它转为表扬人,这就是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所以,国歌里面唱的“冒着敌人的炮火”,向着自己的缺点开炮,这个我们就成就了。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弟、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不能生子,说明你命运里面有不好的种子,当然就会有不好的结果。“犹可得而违”,不一定不能修改,有可能改变。
“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做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这就是我讲的,过去没有做官的种子。做官是要有善的念头,你的善念不够,你的人气不旺,你的正能量不足。现在呢?转念了,你的命也就转过来了。后来果然了凡先生依云谷禅师的教法,没有儿子也有儿子了,从秀才提升为进士,寿命也从53岁变成74岁,延寿二十几年。什么意思呢?种子还在,但是缘分转了。而今天的念头又是未来的种子。新的种子发芽了,我们的命就转变了。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易经》很多人喜欢读。《易经》从头到尾讲的什么呢?就讲四个字,趋吉避凶。趋吉避凶什么意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讲这个原因的。现在企业亏损了,把念头一转,马上就盈利了。日航就是这样的,过去亏损十多年,累计亏损两万亿日元。稻盛和夫把日航的念头一转,马上就趋吉避凶了,凶就死掉了,吉就来了。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都在讲趋吉避凶的原理,讲从前种种死、从后种种生这个原理。在哪里转呢?思想上、念头上、观念上。
我们今天讲转型升级,在哪里转型呢?不是在产品上转型,而是在思想上转型,企业马上升级了。我们的家庭要想振兴,要想夫妻和谐,要想儿女孝顺,在哪里转型呢?在我们自己的念头上转型,把过去说“你错”转为说“我错了”,把过去看人缺点转为今天看人优点,在这个上面转型,这叫趋吉避凶。
“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了凡先生呢,一直内心有一个疙瘩,命是天定的,我哪能转呢?他不知道,念头一转,命运就转了。他相信命,但是他并不了解命运真相。云谷禅师启发他,如果说天命是不变的,那《易经》里面讲的趋吉避凶不就是空话了吗?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那不就成废话了吗?事实上,这是真理,转念就是转命。
“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整个《易经》最根本的意思就是这句话。大家读《易经》,不要觉得《易经》很复杂。会读书的人,整部书最后重点就读到一句话上。所以,古人讲,迷时千卷少,悟后半句多。的确,半句都嫌多,因为明白了整个《易经》根本的意思,就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果读《易经》不能去积善,你的家业就不能振兴,你根本不会读。我们好多人拿《易经》给人算命,算的自己都是面黄肌瘦,算的自己把寿命都损掉了,没有福啊!不要拿《易经》给人算命,要拿《易经》振兴家业。不要拿《易经》来赚钱,要用《易经》来改命。我们很多人不善于用经典,学习《易经》并没有了解到它的根本意思啊!
你们看马路上多少给人算命的人,没有在积善,家业不会改变的。竟然还有好多人找他们算命,两个人都犯过失了。你帮他折寿,你不找他算,他不折寿。我们要学会读经典,要善用经典。明白《易经》以后,不用读《易经》,积善就行了。从求人到帮人,从说“你错了”到说“我错了”,就可以了。
到这个地方为止,云谷禅师把心想事成、有求必应这个“立命之学”传授给了凡先生了。请问大家,立命之学是谁传授的?云谷禅师。大家不要误解,不是了凡先生传授的,了凡先生也是了凡同学,他的老师是云谷禅师。他是明朝的了凡同学,我们是今天的了凡同学,大家都是同学的关系,都是跟云谷禅师来学“立命之学”、做心想事成的人的。
云谷禅师紧跟着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极其重要。“汝信得及否?”这个信还是不信,就看到你是得还是不得。就是这个“信”字,决定你是得多得少。百分之百的信,就百分之百的得。百分之七十的信,得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三十的信,得百分之三十。学完以后一点不信,只学没得。这个“信”字就是得与未得的一个指标。我在这里也借用这个话问大家,《了凡四训》汝信得及否?
我们一定要了解,念头就是命。这个“信”字就是一个念头,在心中播下去了。没有这个“信”字,前面都是白学,它不扎根、不发芽,你得不到。所以,信非常重要。
立命九法,转变命运
接下来的这个内容是袁了凡先生依据云谷禅师的“立命之学”在生活当中加以应用实践,这是他应用的经过、经验的总结。
我总结了一下,了凡先生用“立命之学”来生活,一共有九大经验。这九大经验是了凡先生的经验总结,我们这里叫作立命九法。这个“九法”,这是我定的。你也可以说八法,也可以说七法,内容都是《了凡四训》里的。为什么定“九”呢?“九”这个数字很吉祥,大家也好记。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九法。
立命九法之一:深信真理
立命九法的第一法,叫深信真理。在文中就是这句话,“余信其言,拜而受教”。这个“其言”,就是前面讲的“立命之学”,就是讲心想事成的法则,就是讲有求必应的法则。“信其言”,就是相信这个法则。什么是真理呢?心想事成是真理,有求必应是真理。
真理不需要我们再探索了,只需要学习就行了。天下没有两个真理的,古人是这个理,今人还是这个理。不会古人一套理、今人一套理,不会的。太阳3000年前还是现在这个样子。你只要会学,就得到真理了,千万不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不了河的,只有圣人才能得到真理,他们是生而知之。除此之外,都要通过学习才能知道。你是盲人摸象,怎么可能摸到真相呢?摸一万年也摸不到真相啊。眼睛打开来就看到了,不要学盲人摸象,不要摸着石头过河,永远过不了河。只需要学习就行了,这是真理。
孔老夫子也是学习学出来的,也不是他摸索摸出来的。夫子在《论语》上讲,他“信而好古”。他相信古圣先贤,跟古圣先贤学习。“述而不作”,只是讲述他们的学问,并没有探索,也没有创造。真理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的,真理只有圣人才能发现。凡夫犯一万个错误,也不能得到半个真理。
那怎样看到你是真信呢?“拜而受教。”这个“拜”用得很好。什么叫拜呢?把自己过去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通通放倒,不再用它了,全心全意依据真理来生活,这叫拜。“受教”,就是我们讲的依教奉行。依真理来生活,就得受教的好处了。
立命九法之二:发露忏悔
立命九法的第二条,叫发露忏悔。文中说,“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
“发露”就是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意思。认错是立命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讲?我前面讲过,心想事成是法则,想就是念头、就是你的命。但是,心要是没有力量,你想什么都成功不了。比方讲,电影里面底片有了,假如电影背后的灯光很弱,本来是5000瓦,现在只有50瓦,这个底片要投到现实的墙上,那是模模糊糊,似有非有,失真看不到,心力不足。认错、说“我错了”,恰恰是提升信心的关键。只有有信心的人、有勇气的人才能认错,认错恰恰能提升信心。心有力量了,想什么都成功。认错是心想事成的关键。
我们有错吗?可能很多同学说,老师,我没啥错啊!你看不到自己错,不是你没错,而是你自大了、傲慢了,你看不到错了。了凡先生非常好,在“改过之法”里面,把我们这些凡夫容易犯的那些过失,总结出七条。这里把它简单解释一下。第一条,“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反省半天还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第二呢,“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心不在焉,没有诚信。第三,“或无事而常烦恼”,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毛病,自寻烦恼!第四条,“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看到领导、老板、有谦德的人就觉得不好意思、讨厌,心虚呀!第五,“或闻正论而不乐”,经典看不下去,听人家诵读经典就不舒服,能量低,气不足。第六条,“或施惠而人反怨”,不看对方需要,瞎帮忙,反而被埋怨。最后一条,“甚至妄言失志”,随便定目标,遇到障碍就没信心,怀疑自己的志向。这都是过失。这七条我们在这里先简单带过,讲到“改过之法”时再详细说明。
你一一对照这七条,对照之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到那时再说“我错了”,就不会觉得委屈了。到那个时候,你的真诚心、信心自然就发起来了。我们讲的“知耻近乎勇”,耻心发出来,有信心了,有信心自然就心想事成。
所以,要提升信心,方法很简单,就是认错,一认错信心就上来了。反过来,文过饰非,掩盖过失,最损我们的能量。为什么?只要我们掩盖过失,你就特别怕人家揭穿,天天提心吊胆,鬼鬼祟祟。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要把身上的毛病、过失认识到,真诚地说“我错了”。为什么在佛前发露呢?因为了凡先生他也是居士,他觉得在佛前,我的心更真诚,不会骗佛,不说假话。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不在佛前发露行不行?那也行,在祖宗像前发露也可以。党员更方便,直接在党旗下发露,说“我错了”。能说“我错”的,都是优秀党员。不能说“我错”的,未必是优秀党员。
这是立命九法的第二法。
立命九法之三:书符发愿
第三法叫书符发愿。“发愿”就是发一个心愿。在文中就有这段话,“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为疏一通”,就是今天晚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今天晚上大家要立命、要定目标。我们就把目标写在立命书上,这一张纸叫“一通”。
在纸上写的内容也是按《了凡四训》来的。“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了凡先生他求什么呢?求登科。你求什么呢?求什么都可以,只要是美好的、善良的,都可以。你可以求长寿、富贵、康宁,都可以。你也可以求本公司今年要赚多少钱,定个目标。
学过《了凡四训》之后,我们就发现有三多。哪三多呢?生孩子的多了,结婚的多了,改过的多了。他们都是在力行当中立了生孩子的目标。在无锡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志是外贸公司的一个经理,结婚五年了,没有生孩子,到处求医问药,钱没少花,孩子还是没见影子。后来上了凡课以后,一下子知道,原来我的心不善良,生不了孩子。立命的时候,她就定了一个愿望,我要生一个了凡宝宝。结果怎么样呢?大概半年后,我在无锡讲课时,她就来告诉我,宝宝来了,大肚子了。求什么来什么,心想事成。
还有求婚姻的。现在有不少人到处求婚姻,求谁的都有,就是没有求自己的。我在云南讲课时,就碰到这个问题。有个姑娘,27岁了,过去打算不结婚。后来一上课,听我这么一讲,人是来传家的,你不结婚,那人家怎么传家。她发现自己失本分了,后来就转变观念,要结婚了。在立命的时候,她就定了个目标,我今年要把自己嫁出去。其实她底下写了一个小条,没写在立命书上,我要在10月份前,把自己嫁出去。小条她没上去念,念的时候是说今年我要把自己嫁出去。结果回去大概两三个月,找她相亲的人多得不得了,9月28号结婚了。连时间都那么准确!你就知道,心想事成是法则、是真理。
还有人说,我今年要把《了凡四训》读300遍。我们有个老企业家,65岁了,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我没想到他定这个目标。什么目标呢?我要改掉睡懒觉的毛病。大家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人真的非常真诚啊,知道睡懒觉是衰象,一定要早起。所以说,只要美好的,你都可以定。
坦率地说,你要定我想偷东西成功,也能成功,但没有意义啊。警察把你抓了,你不要讲你是上过了凡班的,那太丢人了,要美好的。
注意,不要给人家立命,要立自己的命。有的人说,我要孩子听话,我要儿子孝顺。那是他的命,你不要给他立,你立你自己的命。
今天晚上立命的时候,在立命书上首先要写“我要”这两个字。“我要”之后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是,“我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改这两个字。
立命的时候,只立一年的命,不要立太长远。你只要今年把这个目标实现了,你对心想事成就有信心了。你有信心了,又懂方法了,回家想怎么立都可以立,不要急。要怎么立目标呢?一定要具体、准确,一年只立一个命、一个目标,不要多,集中能量办一件事。
我看有同学立命的时候,立得很多,就怕错过这个机会,以后没机会再立命了。立命是法则,你学会了,以后想怎么立就怎么立,求什么都来啊。所以,要确保今天大家只立一年的命、立一个命,也就是一个最主要的目标。
立命要具体。比如,今年公司业绩增长30倍,很准确!今年增加两个亿的销售,很具体!越具体,说明你的心就越清晰,这个念、这个底片变成电影就清晰。如果你要定一个我要实现共产主义,墙上放不出来,这太模糊了,而你的心力又太小了。十瓦的灯,你要放一个宏伟的蓝图,怎么看得见啊?根本看不见!所以,一定要真实,一定要具体。所谓真实,大家不要图好看,人家都定了,要赚十个亿,我只能定到十万块钱的,命不一样。不要图好看,真实最重要。塑料的花再漂亮,结不了果。不要图漂亮,不要爱面子。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关键是想要的。
这是讲的求登科。你今天晚上,不要写求登科,也求不到,因为今天没有登科。这是第一。
第二,誓行善事3000条。大家有没有发现,求登科,心想事成的“想”有了,那还写下面的3000件善事干嘛呢?这3000件善事太重要了。心想事成,“想”有了,心还得要有力量,助人为乐。做一件善事,动一个善念,说一声“我帮你”,说一声“我错了”,就在增加一份信心。信心增加,心有力量了,想什么就变成现实了。到广州你是坐飞机去的,那就快了。你不做善事,走路去,那还不得走到猴年马月。要想目标实现得快,就必须多做善事,增加能量。
当然了,也可能你本来能量就很大,现在再把能量导向一个目标,肯定会实现。我们碰到过这个事情。有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在我们早期班上,前年。她定的目标,她说我要在一年当中汇集制作365集、每集30分钟的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她发这个愿时,身边没几个素材。回去不到半年,365集的素材就有了,半年的功夫,365集就做完了。过去想都不敢想,一年的活儿半年就做完了,而且做的还是传统文化节目的音像出版。力行善事,做得很顺利。这个人能量本来就大。所以说,有能量,再加上有目标,心想就事成了。你必须要通过做善事,不断地增加能量。
力行善事3000条,无非是助人为乐,增长信心,增长能量,确保你底片后面那盏灯是5000瓦的,灯一打开来,底片马上就上墙上去了,很快就实现了。一般定目标的人,从来没有到一年实现的,一般都提前实现。为什么呢?能量大就有这个效果。
前面讲立命书上要写“我要”,后面要加一条一“我要做”。这个“我要做”,就是我要做善事。就像造句一样,“我要”要因人而异,“我要做”是统一的。后面呢,也是因人而异。这两条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立命书上就这两个内容,不要写废话。不要因为所以,直接下结论就行了。因为你这是给自己定一个命令,命令是没有因为所以的,要直截了当。
按理讲,想也有了,心也有力量了,后面为什么还加一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这个地方非常地微妙。这个动机,直接影响我们的动力。动机小,能量就小。比方讲,今天晚上要立命了,今年我要赚1000万,没有人给你鼓掌。为什么?你赚1000万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这么来定,我今年要为在座的各位努力工作,我要挣1000万,大家都鼓掌了,跟他有关系。了凡先生求登科,是为自己求的呢,还是为谁求的?为报天地祖宗之德,那么天地祖宗就会加持他。
所以,我们心量一定要大。我们今天晚上一定要端正动机,你是为谁而要这个孩子、那个事业、那个什么什么,动机不要错。稻盛和夫就是在动机上非常的宏大,他是用利他的心来经营公司,不求赚钱的,所以他赚钱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你遇到困难,他也遇到困难,他就能跳过困难,而你就过不去。区别在哪里?他的动机叫作至善,了无私心,善念无量大。
人到无我的时候,能力大到什么程度,你都不敢想象。我们门口有个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其中讲了一个杨香救父的事情。这个杨香只有14岁,有一次跟爸爸到地里面干活,正好路过一个山岗。这时有一只老虎跑出来叼住了她的父亲。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的安危,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她猛地跳到老虎背上,卡住老虎的头颈不放。最后,父女俩幸免于难。当她想怎么救爸爸的时候,你觉得她心胸大不大?大呀,能量太大了。患得患失的人,因为有我,没有我就不患得患失了,根本就不会有恐惧的。
这我们就知道了,当我们无我的时候,能量是很大的。自我越小,能量越大。反之,自我越大,能量越低。为什么这么讲呢?“自我”两个字,现在大家都不懂了,现在人很愿意自我,还要告诉人,我就很自我。自我实际上是一种最没有能量的状态。比方讲,你在外面遇到危险了,一个劲往家里跑。你跑到家里面第一件事是干嘛?关门啊,觉得关上门以后就安全了。人也是这样子的,遇到危险的时候,他首先会动出一个念头。什么念头呢?自我保护意识。不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个念头出不来的。而自我恰恰是自我保护意识的简称。因为有这个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有自我,人跟人就隔开来了。自我越强的人,恐惧就越大,能量就越低。
春天的时候,走在马路上,可以看到有一种小虫,现在看不到,叫西瓜虫。没有危险的时候,它是伸展开来的,一遇到危险,它马上就钻起来了。自我恰恰是把自己钻起来的状态。什么情况钻起来呢?恐惧了!自我就是恐惧的代名词,自我就是信心不足的代名词。你只要自我,你的信心就亏。你越自我,信心亏得就越厉害。
无我就是信心巨大的表现。人到信心足,完全是开放,跟人是融合的,没有不通的地方。人到无我的时候,能量特别大。动机一定要大,不可以小,动机决定动力的大小。
我正好看到有个报道,美国有一名22岁女子,爸爸在家里面修车,车用千斤顶顶起来。爸爸在车子下面的时候,千斤顶可能失灵了,“哗”就卸下来了。整个车1.5吨,压在爸爸身上,把爸爸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再多压一会儿,爸爸就死掉了。正好这时候女儿出来,一看爸爸压在底下,这个时候,女儿没有多想,直接跑到汽车那边,她也没想过,那么重的车我能抱起来吗?没想过这些事情,想都没想,直接把车就抬起来了。一个女孩能抬动1.5吨的东西,靠什么?没有我,能量大!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一有自我,能量就亏掉了。所以,要有报天地祖宗之德、报祖宗传家之德、感祖宗恩的心态,这个能量就大了。
接着,“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这是立命九法当中两个重要的方法,一个是出功过格,一个是持准提咒。
我们继续往下看。“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这句话非常有趣。
“符箓家”就是指道家。北京有白云观,到白云观一看,里面有很多道符,道符上面有很多图案,不同的图案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写这道符都是来祈福的、都是来定目标的,不同的道符定不同的目标。道家人要看到你定目标,现在这个定法,他就笑了,哎呀,照你现在这种定法,你哪能实现啊,根本实现不了。有秘传啊。
什么是秘传呢?“只是不动念”。“不动念”这三个字太重要了。这个“不动念”有两层意思,都很重要。
第一层意思,在“念”前面加一个字,不动“杂”念。比方讲,我们定了一个目标,我今年销售要增加一个亿。目标定下来了,刚定完目标,有一个人就喊你了,老王,晚上打麻将去。好,打麻将去了。定的目标忘得干干净净,目标的念头被打麻将的念头给破坏掉了,动了杂念了。就像现在这边有一个水塘,我们拿一个石子扔下去,石子落水的地方有一个点,这个点就叫作念头,紧接着围绕着这个点,水波纹就产生了,水波纹就是这个念头变的相。你刚扔下一个小石子,相就出现了。这个时候,你又扔下第二个石子,第二个石子又落水,又有一个点,又成了一个念,又有一个水波纹。这个水波纹一来,就把你第一个水波纹那个相破坏掉了。如果你再动第三个念,又扔下小石子,又有水波纹,把你整个第一个念头的相全破坏掉了。
我们的目标为什么实现不了?都是自我在摧毁它,动了杂念。那应该怎么办呢?死死抓住这个目标,与目标相符的事情我做,与目标不相符的事情我坚决不做,不要把精气神浪费在其他事情上去,只用在你的目标上。
稻盛和夫就有这个本事。在《活法》这本书里就讲了一桩事。稻盛先生要发展一项新的事业,但是缺人才。稻盛先生天天想做这个事情,老在关注人才的事情,专注找人才。这个念头强烈啊,有一天跟几个朋友到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就听到旁边的那个桌子有人在聊天。聊什么内容,他听得很清楚,就是在聊他要办这个事业相关的事情。他一下子就有兴趣了,不吃饭了,跑那边给人敬酒去了。你看看,目标感多强。几杯酒一敬完,再过两三天,这几个人到他公司上班去了。
喝酒的时候还在想着找人,这叫作目标感强、叫作念头专注啊,这种人没有不成功的。所以,一定要专。跟谈恋爱是一样的。你看我们谈恋爱的时候,上班也想着恋人,走路也想着恋人,睡觉还想着恋人。你怎么可能不结婚呢?你要是上班想着这个人,下班想着那个人,晚上想着另一个人,永远结不了婚。道理是一样的,没有两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啊。
自从定了目标之后,念念要守住自己的目标,这个念头的念力就会强大。念力就是心想事成的心。专注地来做这个事情,你的念头就变成现实了。“此有秘传”,就秘在这个地方。秘不是说保密,不是。千万不要误解了,给老师多点钱老师就教你,少一点就不教你。秘是秘在你不能理解,理解了没有秘密,不理解了就是秘密,现在把它讲破了,就这个意思。
“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这个“不动念”的第二层意思就出来了。第一层念叫专注。第二层意思,“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这就是今天晚上要做的事情,今天晚上要定一个目标。定目标的时候,你就要把杂七杂八的念头放下了,不要想东想西了,要专注想我要什么、我究竟要什么、人生对我什么最重要、我最想得到什么,想这些问题了,专注在你想要的东西,万缘放下,一尘不起。如果定目标的时候,还在想着明天公司的事、孩子的事,还想到女朋友的事,那你这个目标定不下来。
“从此念头不动处”,啥叫不动处呢?这个不动处,就是我们讲的心用的是直觉而不是思虑。一思虑就动了,不思虑就在直觉。今天晚上定目标,大家用直觉。用思虑定不了目标,凡是定目标一定要用直觉,不要去思考,不要去分析。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家被一种错误的决策思想给误导了,以为要占有很多的数据,以为要做很多的调查。根本不需要的。你的命不在外面,在你的心里面。念头啊,念头在那里变现你的命。不要看数据,你只要确定哪个是你最想要的就行了。根本不需要考虑条件的,因为一切都是心想事成,跟你具不具备条件一点关系都没有。
今天晚上也是这样的,大家不要老想着我不具备条件吧,你只要说不具备条件,信心就没有了。不要用现有的能力作为定目标的依据,而是要以你想要什么作为依据。当你确定你要什么的时候,你的条件也好,你的能力也好,会“蹭蹭蹭”顺着你的目标马上成熟起来。如果你要以能力为条件,我告诉你,永远实现不了目标的。比方讲,一个人想做书法家。你认为他是字写得很好了才想做书法家吗?不是!虽然他现在字写得很差,当他确定自己要做书法家的时候,他的书法能力很迅速地成长,很快符合书法家的标准。所以,不要以能力、条件为依据,要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要考察外面的东西,只要想你内心要什么,这是真理。了凡先生想长寿,考察什么都没用的,想要就能得到。了凡先生想要儿子,命里面都没有儿子,考察什么都没用的,想要就能得到。所以,一定要用直觉,不要用我们的内心,不要用分析数据,那是最笨的办法,而且是错误的办法。
这个直觉,是很多优秀企业家定目标的一个规则。比如比尔·盖茨,他每年有两次闭关的时间。什么叫闭关呢?跟外面任何人不交往,让心静下来。心一静下来,马上就灵了。灵在哪里呢?他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什么。康熙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祈雨,求雨啊。求雨之前,都要进行斋戒,让心清净。吃饭,油盐都很少。让自己心静下来,不要心浮气躁,而是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以后,能量就大了,觉察力就强了。觉察什么?觉察我究竟要什么。
所以,今天晚上,我会教大家一个迅速进入直觉的方法。在直觉状态下,你就能觉察到我究竟想要什么、我到底最想要什么。那个最想要的东西,实际上是最有能量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念头,你只要觉察到它就行。
“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心一动,念头上来了,你就觉察到了,抓住它写在纸上,就是你的命。那什么叫“混沌开基”呢?混沌开基就是讲生命的起源。这个世界从哪里来的呢?从混沌当中变现的。这个混沌不好理解。就像大海,大海无边,没有风,没有浪花,它就叫海,它什么都没有。这时来了一阵风,吹起来一个浪,浪花一起,这个世界上就多一个现象。这个浪花是现象。从哪来的呢?从大海来的。这个叫作混沌开基。这个大海,不是别的海,是我们的心海。心海里面是平静的,动了一个念头,就变成一个相了,叫混沌开基。
“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怎样才能让目标灵呢?怎样才能心想事成呢?“更无思虑”,不要思,不要虑,要用直觉。这几天我们通过诵读,心理能量增加了。心理能量增加了,直觉更灵了。而且,我们天天吃素。南怀瑾老先生讲的一句话很好,“要想大脑清楚,肠胃一定要清爽”。这三天四天斋戒下来,差不多也够清爽的了,这个时候觉察能力有提升。你不信,这四天让你喝酒吃肉,再让你觉察要什么,你肯定觉察的就是要酒要肉,不会是别的东西,不灵啊。所以,心清净很重要。
我以前专门讲决策心理学。决策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原则,人只有在一种状态下才能做决策。哪种情况下呢?理性。什么叫理性?就是我们讲的心安理得。心安的状态下,心不动的情况下,做决策。只要心浮气躁,不管高兴还是不高兴,都不能做决策,因为那个决策都是假的,都是受你情绪影响的。
下面说,“此符便灵”。“灵”加一个字就更好了,理解成“灵验”——心灵被验证了,就是我们讲的心想事成。
“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凡是定目标,都要从直觉当中来感知你到底要什么,然后把它确定下来,这就是你的命,念头就是命。只要我们今天立命就行了。
这个不动心,理论是很深的,不好理解。这里了凡先生用孟子对不动心的一个说法,让我们了解什么叫真正的不动心。“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他讲到了贫富、贵贱、生死。特别举了一个生死,如果在生和死之间都不动念,那贫和富、贵与贱也不动心了。
我要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惧?恐惧就是动心,不恐惧就是不动心。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马上就恐惧了。所以,无论你多有钱,无论你官多大,只要一想到死,马上就恐惧了。人只要一恐惧,爱心就失去,贪心就上来。我问大家,贪污犯从哪里来?从恐惧变来的。如果人没有恐惧、没有贪心,也没有贪污犯。人一有信心,他就爱人、帮人、尊敬人。人心一不安,他就求了,求名求利以保安啊,越求越不安。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缅甸的昂山素季说的,一切的腐败从恐惧来,人家老早看到这个问题了。不消除恐惧,你要让大家心安,让大家不贪心,难!根本上没有解决问题,表面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所以,他特别提到,人生世间,唯死生为重。如果能把生死看破,面对死亡,你还能够坦然接受,这个心就真不动了。
稻盛和夫这个人能量为什么大?就是因为他把生死看破了。他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呢?我走的时候比我来的时候,心灵更高尚。他认为心灵有来和去、灵魂是不死的。所以,稻盛和夫的利他,是从看破生死开始的。
我们今天学稻盛和夫哲学,如果不从看破生死开始,你学一万年也学不成,因为基础没有。你还怕死、还贪心,那怎么可以利他呢?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把生死看破,心就定了,生死看破了,贫富贵贱那就是小事了,那你的心就不能动了,真正的不动心是这个意思。
这是立命九法的第三法,叫书符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