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生子的原因
生孩子也有命。我问大家,生孩子是生物学的概念还是心理学的概念?这个问题过去大家一直没有搞清楚。我告诉大家,生孩子是心理学的概念,不是生物学的概念。一切生物由心而生、由念而生。
这里了凡先生讲了他不能生子的几个原因,我们来看。
第一,“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这个好洁是不能生孩子的关键。什么叫好洁呢?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讲的洁癖,但是又不同于洁癖。有洁癖的人,你要到他家就很别扭。你一到他家,他马上让你换鞋子,不能让你的鞋子穿进来。然后给你拿消毒酒精把手擦一擦,免得你有细菌,人家关心你啊。你吃完饭走了,你还没走呢,你坐过的板凳他就拿洗涤剂给擦,你再回头一看,下次不敢去了。所以,这些人没有朋友,人气很薄,没有人气,没有底气。生孩子靠什么?生孩子靠气啊。
这里讲的好洁,意思更深,就是不能容忍人家有一点点的毛病,不能看到人家有一点点的缺点。只要人家有缺点,他就生气怨人,对别人的缺点和毛病特别敏感、特别多疑。那什么人对人敏感多疑呢?内心不安的人,对人敏感多疑。有信心的人,心安了,踏实了,再危险的时候他也能巍然不动,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信心亏失的人,对外界的一点点的所谓不安全因素,都敏感多疑。这里的好洁是典型的没有安全感,信心不足。信心不足靠什么生孩子?能量老早就没有了。盛衰在气象,不能生孩子是衰象。什么原因?气亏了!
他的例子举得很好。“地之秽者多生物”。这个土地有肥沃和贫瘠的区别。什么样的地肥沃?垃圾多的地方。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坦率地说,太干净了,那个地方没有福气的。“水之清者常无鱼”,水太清,鱼都活不下来。我们要能包容人家的过失。能包容,一是你有信心,二是人气旺、朋友多。朋友越多,人气越旺,在外叫人气,在内叫正气,你生孩子就有气了。不然,连活都活不下去,拿什么生孩子?
第二,“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人生怒气,这是不能生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王凤仪先生讲,怒气伤肝,恨气伤心,怨气伤脾,恼气伤肺,烦气伤肾。怒恨怨恼烦一上来,肝心脾肺肾马上伤掉了。你自己都生病了,拿什么生孩子?生不出来!
有门学问叫胎教。这个胎教不是今天讲的,将来让孩子要喜欢音乐,怀孕的时候让他听听什么钢琴曲,他以后就爱弹钢琴了,不是的。这个胎教,是怀胎的教育。什么时候受孕,怎样怀孕,怎样保胎,怎样生产,有一套很严格的程序,比生产饼干还严格。今天生产饼干都有操作规程,生孩子没有操作规程,高兴了就受孕,那还不出问题吗?受孕有时辰的,刮风下雨不能受孕,冬至这种时间不能受孕。有一本老书叫《寿康宝鉴》,它就像日历一样,哪天能受孕,哪天不能受孕,都写得清清楚楚。一年365天,能受孕的时间是很少的。其实跟种庄稼是一样的,你冬天播种子,怎么可能发芽呢?只有春天才行。受孕也是这样。所以,要想生的孩子好,先要从受孕上把握时间。大家可以查查《寿康宝鉴》,里面有个时间表。
怀孕的这个气非常重要。过去古人讲,欲生子好,先养其心。要把孩子生好,做爹妈的先把气养足了。今天有些爹妈也知道,怀孕了不能抽烟,也知道抽烟对孩子有害,他哪知道气不足根本生不出来啊。父母的气质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在怀孕的时候,妈妈受到惊吓了,这种孩子生下来多半都是惊胎。如果怀孕期间妈妈比较忧郁,我们讲的郁闷,孩子生下来容易得结核病。如果怀孕了,妈妈内心很恐惧,恐惧跟惊吓不一样,惊吓是从外面来的,恐惧是内心不安造成的,这种孩子生下来很容易得癫痫病。我就见过几个妈妈,敏感多疑,疑神疑鬼,信心不足,内心不安,孩子得癫痫病。治不好,根本治不好,孩子大了也治不好,从小带的气质就不好。孩子身上的气从爹妈那里来的,孩子的状态是由爹妈的气质所造就的。如果在怀孕的时候,妈妈喜欢撒谎,这个孩子生下来,比你还会骗人,跟你气质是一样的,肯定超过你。如果这个妈妈很小气,孩子生下来,比你还吝啬。所以,你就知道,父母的气,尤其是妈妈的气质,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过去讲,生孩子女人要静养。这个静养现在大家又搞不清楚了,以为不干活叫静养。错了!养生一定要动,养心要静。不是让你不动啊,不动你气血就凝固在里面了,气不通能量就亏掉了。身要动,心要静。所以,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如果还跟人家计较得失,这神就亏掉了。如果还看人是非、怨人,你的气就伤掉了。所以,那个时候要心平气和,不能跟人计较得失,不能说人是非。如果还有嫉妒心,女人的血就亏掉了,女人靠血。如果怀孕期间,夫妻两个还同房,精就亏掉了。精、气、神、血一亏,这个女人就没有能量了,没有能量的妈妈怎么可能生出有质量的孩子呢?生不出来的!所以,整个生产是一个很严格的过程,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大家想一想,生产饼干,十个环节,九个环节都是标准的,一个环节是次品,最终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次品。生一个好孩子很容易,孩子生出来不好,要把他变成好孩子,太难了。所以,一开始就要生出正品,千万不要生次品。这套学问就叫胎教。
了凡先生讲“和气能育万物”,最重要的是养气。不能生怒气、怨气、傲气,否则孩子生不出来。我们对《了凡四训》的研究还很薄弱,很多材料都没有。了凡先生早年曾经写了本书,这本书我在大陆没有找到,台湾有翻印的,叫《祈嗣真诠》。翻译过来,就是“如何生贵子”。这本书找到了,大家可要当宝贝用啊。生好孩子的宝典,就这意思。
这本书里面一共讲了生孩子的十大要点。我把它念一念,来不及讲。第一要改过,改过是修谦德。能改过的人,能知过的人,信心已经很强,有正气才能生孩子。否则,你气质不好,也影响孩子的气质。“欲生子好,先养其妻。母性恬淡,子气安和。”母亲的心性恬淡,孩子的气正而和雅。第二要积善,助人为乐,增加能量。第三聚精,第四养气,第五存神,就是养精气神。第六和室,夫妻的感情一定要好,不要生气,不要计较。第七知时,知道什么时候来受孕,不要把时间搞错。第八成胎,如何来养这个胎。第九治病,有病要先治病,不要带病生孩子。有些病是需要治好的,否则影响孩子。最后就是祈祷,心想事成。我们过去没有这一条,不了解啊,生孩子也要祈祷的,想生好宝宝要祈祷,不祈祷不会来的。这十条都很重要。
过去我在讲课的时候,有些爸爸妈妈就讲了,说,老师,现在你讲迟了,再讲也没用了。我看不迟,你是没用了,你孩子还要结婚、还要生孩子,你要不跟他讲,他哪知道?你要懂啊,这就属于家教的内容。
第三,“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不能生孩子的第三个原因,很清楚,还是能量问题。
“爱为生生之本”,爱跟和气本身是一个东西,爱是从念头上来讲的,和气是从能量上讲的。人有正气,自然能爱人。“忍为不育之根”,这个忍不是忍耐的忍,而是残忍的忍,太残忍的人杀气太重,不容易生孩子。
我在南京讲课的时候,南京有一个酒店的董事长请我吃饭。吃饭的时候,他就请我帮个忙。什么事情呢?他的女儿五岁了,脾气极其大。他刚买一个手机,女儿拿起来“咣”就摔掉了,比他爸爸脾气还大。我就问他,你这个孩子是现在脾气大,还是从小就脾气大?生下来脾气就大,坏得很。我就问他做什么职业的,他是做厨师出身的。难怪,杀气太重。你的气比较旺,你杀生的时候,那些被你杀的鸡鸭猪牛,它不一定伤害到你,但是它已经存在你的整个生命的系统里面,你的气质已经受影响了,只是你的气太旺,显现不出来。等你生孩子的时候,你的气质直接变成你孩子的气质。你孩子身上的怒气、暴气,都是杀生的时候,你动的杀气,和它的怨气,结合成的。杀生的时候,你没有注意,杀这些鸡鸭的时候,它有怨气。你在杀他的时候,你首先是动了杀气。人没有杀气,举不起刀。我记得我跟我爸爸两个人,那时候我上初中,联合起来杀一只鸡,竟然没杀死。为什么杀不死呢?我爸爸拿刀和抓头,让我抓着鸡腿。这个鸡腿一抖,我手马上一松。我手一松,我爸爸马上也松,这个鸡还能跑。过去以为我胆子小,后来我知道是同情心,一看它抖,就知道太残忍了。真正杀气重的人,还用两个人杀只鸡?头一抓过来,屁股一摔,刀上去,鸡就死掉了。一看就知道杀气太重啊!所以,你动杀气,它生怨气,两股气结合起来,就变成你身上的暴虐之气。这个气又在你生孩子的时候转到孩子身上去,孩子弱,马上这个气就上来了。
他就问我怎么办。我说,没有办法,赶紧转行。他说,现在生意很好。那就没办法了。你是要生意还是要孩子?父母残忍对孩子影响很大。尤其在广东,那个残忍呀,我都不忍心讲。把猴子逮过来,装在笼子里面,用一个榔头,把猴子的脑袋瓜撬开,吸它的脑髓,猴子的眼睛看着你啊。残忍到什么地步!这种人杀气太重,要么生不出来,生出来的孩子脾气极坏,到你们家肯定破坏家业来的。
“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矜惜名节就是爱面子。爱面子的人一般是信心不足,总在乎人家的言谈举止、在乎人家的表情。人家说他好,他就很高兴。人家说他不好,他就很沮丧。根本没有信心。“常不能舍己救人”,不能舍己救人就是因为信心不足,这个事情我自己有体会。有一次在北京坐地铁,上来一个年纪大的人,我就想让座位给他。我刚把屁股抬起来,就发现有个人看我,我“啪”就坐下去了,觉得难为情。做好事还得要有底气,还怕人笑话,爱面子。我想想,做好事没错,我又站起来。那个人又看我一下子,我“啪”又坐下去了。那一次终究没有把座位让出去,把我自己折腾半天。为什么?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底气不足。所以,底气不足生孩子,根本能量亏掉了。什么叫底气?就是能量。
印光大师,这是民国时候的高僧,他说,要想生好孩子,很简单,你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行了。什么原则?我跟大家讲,人人能做到,只是以前你不知道而已。他说,夫妻怀孕之前半年不能同房。你只要做到半年不同房,气养足了,精不亏了,气血充足,然后选一个良辰吉日,天气好,时辰对,同房一次马上分开。不然,夫妻之间再看到,一看到就动了那个色心。一动色心,你身体里面的能量就开始亏了。所以,根本不能看到。这个孩子能量极大,生出来是特等品。你说简单不简单?太简单了。过去不知道。把事情做正确是简单的。把事情做错了,那就很复杂了。
第四,“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说话多,耗气很厉害。这一次我们五项班规里面有一条叫止语。为什么?无非是养你的能量。你少说话了,气不亏。你不说话,也不用想我要说什么话了,神不伤!这一个止语,马上把你过去亏的气慢慢就补上来了。马云这个人,我知道他的工作很忙,忙就耗气。他有时候养气。怎么养法呢?到四川,我记得四川有一个青城山,有个道观,名字我忘了。他只要累了,到道观里面,拿着毛笔,对着《道德经》抄经、止语。抄个三天五天,再出来,能量就恢复了。所以,止语是修福德能量最快的方法。
日本有一个夏令营,那是我前几年看到的。这个夏令营都是孩子,没有项目。这些孩子到寺庙里面,三天不准说话,就这个任务。孩子出来以后,脸色红润,气补上来了。我正好有一个朋友,有一次我就碰到她,是个女同志,也是这个公司的高层干部。过去看她脸色很不好,那天看到她以后,就发现她气质很好。我问她,最近吃什么了?她说,没吃什么,最近刚去河北赵州有个柏林禅寺,到那边坐禅坐了七天。坐禅就是不说话,养这个心静。坐到第三天,她觉得浑身很舒服,舒服得她都不想回家了。吓死了!我是不是要出家了?赶紧走吧!三天她就回来了,她怕再坐下去,喜欢上了,一出家就麻烦了。就是坐禅坐了三天,整个能量就恢复了,脸色很好看,就是止语。
印度有个高人,叫圣雄甘地。圣雄甘地每周有一天是止语的,那天不说话。为什么呢?养气!你要跟他说话,他就拿个条子写给你,不说话。
我记得我们在办49天班的时候,今天4月3号,到5月21号,连续学习49天。我们这个班有很多同学就止语,有的止七天,有的止语十几天。这个止语非常让人心喜心静,所以,这49天下来,你再看那些人,头发都变黑了。我们有一个印尼的企业家,最后分享的时候,他63岁了,他说,我来的时候63岁,我现在36岁了。什么意思啊?能量大了。这49天除了听课就是诵读,没别的事情,也不说话的。后来要分享了,晚上大家分享才开口,分享完又不说话了,所以气养足了。
我们这次五天止语,是给你养气的,所以要珍惜。离开这里,你想养还不一定能养。你不说话,人找你说话,你就开口,一开口,漏气了。
这是讲的多言耗气。这个我自己特别有体会。做老师最辛苦的不是风吹雨打,老师就是说话太多,说话多就伤气啊。我在青岛讲课的时候,青岛国学会的蒋会长来听课。他下课就来找我,说,老师,我看你讲课,从上午讲到下午,一口水也不喝,嘴巴不干吗?我说不干。他说,怎么会不干呢?我女儿在中学当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下课的时候,到办公室逮住水杯,“咣当咣当”就喝下去。他说,你有什么经验吗?我说,没有经验,讲话慢慢说就行了。我这个后面还有自来水出来,不用喝水啊,只要慢慢说就不伤气。你一急,急就是内火,火一上来就把你水烧干了。你不要急,没有火那就不伤气、不亏血。
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也问我,说,老师你讲课不喝水,嘴巴干不干?我说不干。为什么呢?我说我不知道。他说,跟你讲课的内容有没有关系?他一问,我说,对,有关系。我课讲的都是经典,经典里面都是正念,正念养正气。你不信跟人吵架,吵两句嘴巴就干了。动邪念马上就干,动正念不干。诵读《了凡四训》,读半天,读一天,嘴巴不会干,而且口水多的得往下咽,不咽就出来了,黄河决堤了,你得往下咽。越往下咽,那个津液是最好的营养。哪来的?正气养我们的天水,这个水有营养。所以说,讲课要想不累,两件事情,第一不要急,第二讲经典,越讲能量越大。
第五,“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铄精”就是我们讲的酒精。爱喝酒不容易生孩子。为什么?不是说酒精浓度太高了生不了孩子。喝酒大半是两种人,一种是心情不好的人,一种是心情太好的人,这两种最伤能量。心情不好,正气亏掉了。借酒消愁啊,借酒的酒性,来刺激身体的细胞,让你觉得有点活力。说明你的活力已经不够了,能量亏掉了。第二,太高兴。人一高兴,哈哈一乐,马上漏气。所以,古人讲,不能大笑的,最多是微笑,哪能大笑呢?喜则气缓,人一喜,气就开始亏掉,没有力量了。所以,曾国藩的爷爷不准孩子大笑,因为他知道既漏气又长傲慢,大笑是很长傲慢的。这两种情况,太高兴你会喝酒,太不高兴你也会喝酒,都是因为你能量亏掉了。
当然,酒精也有问题,酒的湿气太大,多喝孩子不容易成才。因为湿气太大,常喝酒的人手上都生疹子。我有个朋友在法院工作,我跟他一握手,手上湿湿的。我问他,怎么回事?喝酒喝的!老婆劝他别喝,他非要喝。老婆没有办法,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四就”干部。什么叫“四就”干部呢?一喊就去,一去就喝,一喝就倒,一倒就胡说。酒瘾太大了!我劝他不要喝了。他说,老师,有什么办法能既喝酒又不生疹子?我说,没办法,酒精就有这个问题。
第六,“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彻夜长坐就是晚上不睡觉。晚上不睡觉,最伤精气神。晚上是补阴气的时候,你如果阴气补不上来,气血就亏了。所以,晚上10点钟必须睡觉。尤其是有焦虑倾向的人、心浮气躁的人,晚上一定要早睡,最好不要超过10点钟。我昨天讲过,要睡子午觉。子觉,晚上11点到凌晨1点钟必须睡,再忙都要睡。你都没有气了,忙那些有啥用啊,没用!午觉也要睡,午觉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过去有人讲,中午打个呼,抵头老母猪。天天中午打个呼,天天吃老母猪,这个老母猪吃下去还不杀生,多好!所以,子觉午觉一定要睡。晚上能早睡,早上能早起,气血就上来了。
彻夜长坐亏精气神,“不知葆元毓神”。我在江苏溧阳天目湖办班的时候,有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来听课。最后一天答疑,他就问我,老师,我有一个女儿,16岁了,不听话,我还想再生一个,但我老婆年龄大了,你说怎么办?老婆想生不能生,他就这件事情有疑问。我说,我不知道,《了凡四训》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做。他回家后就开始力行了,每天诵读《了凡四训》。以前他每天晚上10点钟才开始出门,去酒吧卡拉OK唱歌、喝酒。后来学《了凡四训》以后,10点钟一定回家。他那些朋友都感到很疑惑,说,你回去干嘛?大好时光回家了,不浪费生命?他说,我要儿子,不要卡拉OK。晚上早回家睡觉,天天读经典,酒也不喝了。过了几个月,大概有三个月左右,他带着老婆来找我,说,老师啊,看看是男的还是女的?老婆怀孕了。所以,你就知道,人气一足,受孕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六条,了凡先生把它一一找出来。他追省良久,终于发现,不能生孩子就是这六条原因造成的。认识生命了,也就认命了。这是认命的一种方法。“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还有很多的毛病,太多了。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示范。学了凡先生,通过反思、追省,先认识生命,再承认生命,这就叫作认命。
命由己造,分毫不差
不仅做官有命、生孩子有命,连发财、发多少财都有命。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能发大财的一定是有大财之命的人,否则求财求不来的。这点我们做企业家的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看人家发财了,你也定目标,那跟你没关系,你的命和他的命是不一样的。
李嘉诚先生在没有发迹之前,就有人给李先生预测未来。当时在香港有一个陈朗先生,这个人是四川青龙山人,是一个推算命运的高手。他就问李先生,你觉得你自己一生赚多少钱就比较满意了?李嘉诚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他说我只要赚3000万就心满意足了。陈朗先生就跟他讲了,李先生,你的命不是3000万的命,你是首富的命,你的财库满满的。那时他还没想做首富。财库从哪里看?会看相的人从念头上看,真正的高人一眼就能看到念头上去。我们不行啊,我们处处看人表情。当你心清净的时候,你就与他心通了,他的命老早就在念头里面显现出来了。人哪能没有命呢?人生哪能没有电影脚本呢?你是按电影的脚本来演戏的,你不可能超出脚本的,老早就有导演给你导演了。导演是谁?老天爷!本子是你自己写的,也是你自己导的,最后演戏的还是你。
“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如果这个人没钱赚,吃不上饭,你注意看,这个人一定很小气。越穷越小气,越小气越穷。怎么办?在你没钱的时候,要努力做善事。做善事不靠钱,靠念头,靠帮人的念。一般人穷都是穷在念头上,越穷的人我们发现就越小气,越小气就越自私,越自私就越穷。如果把念头换掉,把小气换成大气,从自私换成不自私,念头就转了。念头转了,结果就变了。所以,越在没有钱的时候,越是需要转念头。
我们在企业经营当中也是这样的。现在订单少,订单来了发现资金不足了,资金来了发现人才不够了。你总是觉得缺这个少那个的,不能圆满。怎么办呢?要转命。转命首先要转念头,念头一转,命运跟着就转了,一切就都俱全了。不信大家可以用自己的人生试一试。
在《了凡四训》“积善之方”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没钱,很穷,她特别善良,也想做善事,就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两文钱捐到了庙里。当家的师父亲自给她举行庄严的捐赠仪式,为她诵经,为她回向。多年以后,这个小姑娘长大了,果然富贵了,还入宫做了娘娘。这个娘娘,千岁,长寿,福气很大。做娘娘之后,她就想,我过去只有两文钱把它捐掉了,我就这么富贵,我要是能拿出千两黄金去捐赠,那我不就更富贵了?于是就以千岁娘娘的身份,带着千两黄金,到庙里捐赠。这一次主持老和尚没有给她做捐赠仪式,而是请了一个小徒弟,说,你去给她做捐赠仪式吧。这个娘娘看到这个情景,很不理解,她心想,过去我没有钱,很穷,老和尚那么重视,现在我贵为娘娘,又拿那么多钱,老和尚咋就不重视呢?所以,捐赠仪式结束以后,娘娘就请教老和尚。老和尚就跟她讲,当年你虽然穷,没有钱,你捐两文钱,那两文钱是你全部的所有,那个心极其真诚,真诚的心能量很大,感天动地,所以我要亲自为你做回向。而现在你做娘娘了,千两黄金对你是九牛一毛啊。两文钱是小姑娘全部的家当,这个心真诚。而你现在来捐赠,是求回报的,小姑娘当年没有求回报。
因此,我们要知道,没有钱的时候,用真诚心来做善事,你做善事得到的好处比用很多钱而心不真诚得到的还多。越是没有钱,越要把资金投出来,就是因为自私才穷的啊。明理了,就不再自私了。所以,越是穷人,越要做善事。做善事靠心,而不是靠钱。如果靠钱财才能做善事,那就没有穷人的份了。
“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这个“天”就是我们讲的天理。这个天理“因材而笃”。“材”就是我们讲的这个种子。要么是西瓜的种子,要么是黄豆的种子,要么是个什么种子。天理能把一颗种子,让它发芽变成果实。但是,天理不能改变种子的性质。你是西瓜,西瓜种子最后长成西瓜。你是辣椒,它能把辣椒种子长成辣椒。它只能把它从小变大,不能改变性质。我们做人,念头是你自己定的。念头定下来了,你心的力量就能把它从小变成大。信心越足,你的这个种子发育得就越好,因为土壤好。如果信心不足,这个种子长出来也是歪瓜裂枣,虽然有种子,品质不高。所以,两个要素都很重要,一是天理,二是念头。
念头就是命运,念力就是生命力。念头力量每个人不一样。念头乘上信心,这个念头叫作信念,信念有力量了。没有信心的念头,这个种子不饱满,生命力不强。可见,信心太重要了。但是,信心不能改变种子的性质,它只能把种子变成结果而已。这就是我们讲的心想事成的原理。
不仅发财看命,连传家能传几代也看命运。“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这个家业能传五代、十代还是百代,全看你的德,就是能量的大小。
中华民族到今天5000年。这个5000年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先祖伏羲、黄帝,德行好,德土深厚。黄帝我们现在对他了解不多了。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对黄帝做一些连根的工作。他是祖先,要想连接祖宗,先要认识祖宗。黄帝的妈妈晚上做梦,梦见雷电绕着北斗,梦中感应这个雷电而受孕了。黄帝妈妈怀孕多长时间呢?整整怀孕了24个月,生下黄帝。黄帝生下来就聪明,“生而神灵”,不是一般的来路。“弱而能言”,很小就能讲一些真理的话。“长而敦敏”,后来就越来越有德行,而且人非常厚道。什么叫厚道呢?想天下而不想自己啊。黄帝娶了四个太太,共生了25个儿子。这25个儿子继续再生,就变成现在我们讲的万家姓。我们现在很多姓氏都是黄帝的儿子,一支一支、一脉一脉变成的。所以,黄帝是先祖,伏羲是远祖。
黄帝他的德行突出在哪里?就在“黄帝”二字。这个“黄”专门是讲土的,黄帝土德深厚。如果你把这个土放到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看,它是五行中的一行,叫土德。如果把土德放到五德里面看,仁义礼智信,它就属于信心。黄帝这个土德,就是讲信心深厚。有信心的人,能爱人,能帮人,能尊敬人。如果把这个土、把这个信,再放到东西南北中来看,它就属于中。中土养信,黄帝文化就是讲信心的文化。而信心的文化,恰是兴盛之象,能生万物。难怪中华民族5000年不衰,就是因为有信心。而今天我们却丢掉了信心。怎么办?通过学习黄帝文化,重新点燃我们的信心。
如果没有信心,“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没有信心不能利人,这个人命太薄了,不会有儿子的。
我有一次到福鼎,温州有些企业家特别好,常常拿出善款,到福鼎的一些边远山区,照顾五保户老人。一次我去福鼎,他们就请我到他们援助的一个村去参观,带我到了一个五保户家。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五保户,后来我一看才知道,五保户就是没有人赡养。有一个五保户,60多岁,满身都是黑漆漆的,身上都没有肉啊,完全皮包骨头了。住在哪里呢?住在狗窝里面,而且生病。这些企业家拿一些钱粮来帮助他们。看着这个五保户,我就问这些企业家,我们跟这个老人家学到了什么?他们就笑了,说,老师,我们来帮助他的,还跟他学习?我就问大队书记,我说,这个老人家年轻时候怎么样?他说,年轻时候不怎么样,不学好。年轻时候没德,老来必苦。我说,你们学到了吗?学到了!现在才知道,这个老人是个教育家,教育大家“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你一看到他,你就要警觉了,年轻时候一定要有德啊,否则到老就出情况了。
这段文字很容易理解。要想家业传承得久远,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有德。祖宗积德,儿孙有福,代代不衰,家业兴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段文字有趣在哪里呢?什么叫百世之德?什么叫十世之德?什么叫三世二世之德?初讲《了凡四训》的时候,我也没有太注意这里面还有别的意思,后来才发现这里面有更深层的意思。
所谓百世之德,就是讲“百善孝为先”。行孝就是在积百世之德,这个德积下去,家业代代不衰。《了凡四训》讲,“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延而昌盛者”,就是讲的百世之德。孔老夫子这个家族,的的确确传承得久远,到现在已经83代了。凭什么孔家到今天还兴盛?孔老夫子当年积的就是百世之德。我们打开《史记》来看孔老夫子的事迹,孔老夫子这一生就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教育。无论是做官,还是教学生,都在办教育。教学生什么呢?就教一样东西,“百善孝为先”,孝为命本,就教这个东西。
因为孔老夫子传承孝道,他老人家积的是百世之德,他的子孙到今天不衰。过去的国民政府每年都要祭祀孔子。每年祭祀的时候,要请奉祀官。这奉祀官是谁呢?孔老夫子的第77代孙,叫孔德成先生。孔德成先生也是台湾地区“考试院”的院长。他既有政府的官职,也有家族祭祀的这个奉祀官的身份。孔德成先生曾经到美国去访问,美国并没有太重视他。等他结束访问要回台湾的时候,在机场,美国的移民局官员一看护照,就随口问他一句,你姓孔啊?他说,我姓孔。人家问他,你跟孔子什么关系啊?孔子在美国的知名度高,联合国的大楼里面都刻着孔老夫子的语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变成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孔德成先生说,我是孔子的后代。这个官员马上表情就不一样了,把他请到贵宾室。等到孔德成先生再出来的时候,红地毯铺上了,两边的鲜花摆起来了。凭什么?就因为姓孔。孔老夫子的德行深厚,还在罩着子孙。这我们就知道,“百世之德”指的是孝道。
什么是十世之德呢?行医救人积十世之德。那什么是三世二世之德呢?人没饭吃了,给人一点饭,人没房子住了,给人搞个房,物质上帮助人,这叫作小善。救人命叫中善,救人心是大善。层次不一样。
到这段文字为止,云谷禅师不断在启发了凡先生,人是有命的,首先要认命,接着就劝他改命。这段文字整个安排得非常严谨。首先要认命,否则改命没有前提。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你现在已经知道不能做大官、不能生子、不能发财、不能传家那些过失了,现在把它都去掉,换成能做大官、能生子、能传家的念头,要“尽情改刷”。什么叫尽情?不要有一点点犹豫,彻底、坚决、果断、赶紧!
我们在座各位同学也是这样的,听完《了凡四训》以后,你是明天改呢,还是明年改呢,还是当下就改呢?这就看你是不是精进。
生命能量的四种大补丸
怎么改法呢?云谷禅师给袁了凡先生开了四粒补身体的营养丸。大补啊!这四种善的念头,吃下去,马上就变了,马上能量十足、正气十足,生命的景象也就有兴盛之象了。
哪四条呢?“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这四务就是必须要做到的,做到了马上气象更新。做到百分之百,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新。做到百分之三十,那也算新,但是这个光亮度、品质就差一点。这我们就知道了,好坏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第一,务要积德。
我们很清楚要积什么德,积百世之德。通过家书连根养根,就是在积百世之德。这个方法我们学会了、用好了,回到家要教给其他的亲人,到了公司要教给同事、教给员工啊!你这个做法本身又在积百世之德,多好!所以,我们这次来学习,你不是一个人来的,你是代表你这个家族来的,你是代表公司的全体员工来的,你是开代表大会来的。百世之德怎么积呢?在这里就是一封家书。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次来积百世之德。
第二,务要包荒。
“包荒”就是包容的意思。包容不是包庇。人有过失你要包容。可能有人讲了,说,老师,我是包容了,他老是不知过、不改过,那这个包容不是害了他吗?真正帮人改过,只有包容。你不包容,他根本不能改过的。
弘一大师出家以后,在福建、在闽南佛学院也带弟子。带弟子,弟子总有过失啊。弟子有过失怎么帮他们呢?弘一大师从来不批评,也不训斥,只要弟子有过失,弘一大师今天就不吃饭。不是叫学生不吃饭,是自己不吃饭。为什么不吃饭呢?我没有把弟子带好,我哪有资格吃饭呢?做老师要尽本分,弟子有过失是老师没做好,不能吃饭的。没有惩罚别人,而是警醒自己。他的弟子一看,老师不吃饭啊,就知道肯定我们哪个有过失,大家一反省,找到过失,把过失改掉,老师就吃饭了。这就是包容。
《忍经》里面讲到张公艺九世同堂的故事。他是唐朝人,九世同堂的一个大家族。当时的唐朝皇帝对这个事情非常有兴趣啊,他想知道张公艺是怎么在家族中搞安定团结的,他怎么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他靠的什么方法,如果这个方法我也学到了,那天下就安定了。我们做企业家的,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好,你得有团结的这种能力啊。后来皇上有一次到泰山封禅,封禅之后,就专门到张公艺家。他到了张宅,一进门,就看到这个家庭和谐团结。他很好奇,就问张公艺,用什么妙法把家庭搞得这么好?张公艺把皇上让到书房里面,把门一关,只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忍”。皇上一看,问,就一个“忍”字?哪能这么简单?接着,张公艺“唰唰唰”写了100个“忍”字。忍忍忍,忍到不能再忍,还得忍。忍不容易做到。
忍不是压抑的概念,压抑了心里面更急啊,要放出来。忍是看破了、看清楚了以后把它放下,根本不放在心上。张公艺就是看破了。我们想想看,子孙有过失,责任在谁?责任在这家的老人身上。老人是这个家族的树根,枝叶枯黄一定是根出了问题,哪能怨别人?要改正自己。所以,真正的宽恕不是宽恕别人,而是修正自己。我们好了,子女一定好。
民国时候有一位教育家,叫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探索教育的规律。他办了一个小学,叫行知小学,现在还有这个学校名。有一天,陶行知在办公室,有个学生打报告说,老师,某某学生在操场上拿石头砸人,犯错误了。老师就过去,叫这个学生住手,这个学生就住手了。接着他跟这个学生讲,到我办公室来。这个学生就来老师办公室了。
我们想一想,这个学生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他心里面在想什么?他一定在想怎么样能推过失、怎样能得最小的惩罚。这是人之常情。我自己就经历过这个事情。我上初中的时候,中午爱打球,打得入迷了,就忘记时间了,结果过了上课的点,撒腿就往学校跑。我边跑就边想。想什么呢?怎么躲过失。我就想跟老师怎么说。说我们家钟坏了,其实钟根本没坏。爸爸中午饭烧迟了,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说去打篮球了,怕被老师批评。
我想这个学生肯定跟我一样,恐惧啊。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没有批评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块糖,说,这个糖是奖励你的。学生一看,傻了,没有批评,还奖励我。老师就解释了,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你听话,这个糖奖励你听话的。学生拿了这个糖以后,这个恐惧是不是下降一层?恐惧降一分,信心就增长一分,一定是这样的。接着校长又掏出第二个糖,说,这个糖还是奖励你的,我让你来办公室,你很快就来了,奖励你来得快的。学生拿了第二个糖,对老师信任又增加一分了。一开始跟老师是对立的啊,老师要批评他了,他就竖起了对立。我们讲草木皆兵,跟老师对抗了。老师没有批评他,一批评就对抗了,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他,对老师的信任又增加了一分。接着校长从口袋掏第三个糖,说,这个糖还是奖励你的。学生瞪着眼睛看。老师说,我调查过,你为什么砸人家,因为那个学生欺负女同学,你有正义感,你才拿石头砸他的,第三个糖奖励你正义感的。学生拿了第三个糖,眼泪“唰”就下来了,说,老师,我再有正义感,也不能拿石头砸人。老师赶紧掏出第四块糖,说,你认识错误太快了。一句批评都没有,一句责怪都没有。靠什么?表扬!
我在火车上曾经遇到一个政委,这个政委一辈子做思想工作,70多岁了。他就把他做政委的经验,概括出两句话。我听了以后非常佩服他,真有智慧!政委无非是帮人改过的。人没有过失还要政委吗?改思想上的过啊。人家怎么做呢?他总结了两条。他说,表扬使人谦虚,批评使人骄傲。这个和我们的经验不一样,我们总认为表扬了他就骄傲了,批评了他才谦虚。他说,不对!他举例子给我。他说,你如果说老王毛笔字写得很好、写得不错,老王怎么讲?哎呀,不行,还要继续努力呀。谦虚了,一表扬就谦虚。反过来呢,还是老王,字写得都不错,就一个字没写好,你过去一看,老王这字写得这么难看啊!老王心里想了,哎哟,就你行?还不如我呢。马上就傲慢了。
所以说,做领导的,怎样帮人改过呢?有两个原则。
第一,你不需要帮他改过,你只需要提高他的信心。他有信心了,他就有勇气认识过失、有勇气来改过。认识过失和改过根本不靠别的,只靠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万万不会认识错误的,也不会改正错误的。那么,怎样提升他的信心呢?表扬。这一表扬,马上就有信心。一有信心,他就能改过了。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后做领导就很好做了。
我们现在做得太苦了。为什么呢?你批评人,人家生气,你也生气,两个人是气对气呀。现在我们用表扬了。我们做领导的,到各个科室、各个车间里面转悠。过去找什么?找毛病去呀。现在不是,现在是找优点去,找到了就表扬,千万别忘了口袋里面带糖,也得要奖励呀。你越表扬,人越有信心。哪怕是再多缺点的人,你只要一表扬他,他的信心就上升,他认识错误的能力就增强。
我妈不识字,顶多会写名字,但是我妈竟然还做过车间主任。我妈跟我讲,她要是识字,老早就做厂长了,就是不识字。我妈不识字,怎么做管理呢?最早她是小组长。刚提她做小组长的时候,慌啊,不知道怎么做。她回来就问我爸爸,哎呀,组长怎么做法?我爸爸怎么跟她讲?把鬼当人看就行了。我妈一听就明白了,把鬼当人看。
我妈年年是先进。所以说,在厂里面,有许多不好带的年轻工人,领导就把他放在我妈妈的小组来。我妈一看这个小孩不听话,是鬼呀,要把鬼当人看,看优点。过一个月以后,有领导下来视察了,就问,这个小年轻怎么样?我妈说,不错呀,工作非常努力。这个员工本来不太努力,一听师傅说他很努力,下次就不好意思不努力了,马上就努力了。把鬼当人看,鬼也变人了。反过来,把人当鬼看,很快就变成鬼了。所以,要多表扬少批评。
这就是讲,你只要帮他提升信心就可以了,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是他自己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就是讲的提升信心。
第二条,想办法让他谦虚,因为有谦德的人就能认错,愿意改过。傲慢的人绝对不会改错的。你要说他错,他就说你错,他比你还傲慢,怎么可能改错呢?怎样让他谦虚呢?表扬。你要想表扬他,你先要找他的优点。找不到优点,你要表扬他,表扬不真诚的,听起来都觉得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会相信你的。什么人能找人优点呢?我告诉大家,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去看人优点,傲慢的人绝对看不到别人优点的。当你找他优点的时候,你的心态就是谦德,你的谦德就能点燃他的谦德。所以,要想让人家谦虚,你得先谦虚。你找他优点,表扬他,就是用你的谦德点燃他的谦德。他一谦虚,自然而然就改过了。
这两条是改过的重要原则。
这种管理方法在《了凡四训》里面被称作隐恶扬善的管理方法。不谈人家的恶,只说人家的善。在《弟子规》里面,叫作“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都是讲的这个原则。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找人优点不容易,我们自己很傲慢,一眼看过去,都是人家的毛病,看不到优点。我们在上49天了凡班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8点钟,用一个小时训练我们学员找人优点的能力。其实找人优点根本不需要能力,只需要意识,你有意识找人优点,你就能看到优点了。问题是你的意识根本提不起来。那怎么训练呢?我跟大家讲,看你找优点意识强弱,就看你早上一睁眼第一念是不是找优点。如果第一念是找人优点,你的意识是上等品。第一念没做到,第二念才想起来找人优点,中等品。第三念才想起来,下等品。第四念才想起来,等外品。一定要训练到早上起来一睁眼第一念头就是找优点。只要一有找优点意识,你肯定就找到优点了。现在的问题是,你找缺点的意识太强了。为什么呢?傲慢十足啊!这是我们最大的毛病。
找优点要找到什么境界呢?要找到蚊子身上也能看到优点,那就不容易了。我们有个学员,这个找优点的意识强了,人家天天训练,一训练就出来了。那天他躺在床上,正好有一个蚊子飞过来了。蚊子身上有没有优点?想想,蚊子好像没啥优点。突然看到蚊子往灯光亮的地方飞,他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了,蚊子也热爱光明啊。终于找到蚊子的优点了。
训练找优点的能力,你以为难啊?不难,但是要训练。我在苏州讲课的时候,那天早上我要离开苏州,我特地去了灵岩山。早上爬山的人很多,一到灵岩山,我就看到一个大妈。这个大妈很了不起,她是专门来捡扔在地上的矿泉水瓶子的,拾垃圾的。人家能把最没有尊严的活干得非常有尊严,这是我佩服她的。她怎么干的呢?她不用自己捡,她有一只小狗,她只要手一指,小狗就会把那个瓶子衔回来。指挥小狗,你说她多有尊严。把没有尊严的事做得很有尊严,特别得意。后来我就问这个大妈,我说,大妈,这个小狗训练多长时间了?她说,不长,一年时间。我说,一年就能训练那么忠诚,那我们搞企业培训太容易了,不怕了。小狗才一年,人还用一年吗?一个月就行了,老早就变忠诚了。我们就知道,只要训练,都能做成功,问题是有没有明理、有没有去做。
所以说,包荒不是包庇,而是不批评人,是找人优点,提升人信心,让他自己改过。这种管理我们称为“谦德管理”,也叫自我管理。
没有人能被人管好的,除非他自己想好,否则你管不了他的。在家里面,儿女也是如此,夫妻之间也是这样。到公司也是这样的。这叫包荒。
第三,务要和爱。
这个“和”跟“爱”本身是一个意思。人有和气了、有正气了,自然能爱人、帮人、尊敬人。和是从能量上说的,爱是从念头上说的。我们现在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很爱孩子呀。妻子说,我很爱丈夫。丈夫说,我很爱妻子。还有很多领导说,我很爱员工。天天说爱,能不能说一说究竟怎样才叫爱?如果对爱不了解,你说的爱往往是害。你越努力爱,你害得就越严重。什么是爱呢?爱的一个基本定义,就是对人有好处。如果对人没有好处,你就是害。怎样才叫对人有好处呢?让人有信心,叫有好处。让人更没有信心,你就在害人。这是标准!怎样才能让人有信心呢?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表扬人。表扬人就是爱,批评人往往是害。而我们今天,用爱的名义,干着害亲人的事情,把整个家庭搞得四分五裂。
我们现在怎么爱家人的?批评!需要改的就是批评。常常批评,看到的都是缺点。我们还说,我爱他才这样子啊,打是亲骂是爱,最亲用脚来踹!这个理由还挺充足的。但结果怎么样呢?夫妻不和了,彼此离婚了。
所以,要想表扬人,你要具备一种爱的能力、找人优点的能力。看不到优点,你的爱心根本都没有。能找一分优点,增加一分爱心。找两个优点,增加两分爱心。念念找优点,念念是爱心。否则,你没有爱心。要想有爱心、有能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找别人优点开始。
不要以为我给大家介绍的方法很简单,你做做看,做起来你就会发现太难了。你要用一生的努力,要把它做到炉火纯青,这是你一生都要培养的能力。所以,要学会找优点,要学会表扬人。这个功夫天天要练。还不光是要天天练,时时都要练,这是你生命的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能力,丢掉爱,就失去了生命的能力。再有钱,官再大,你都不会真乐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这种爱的能力。怎么办呢?平常要修炼。这就是爱的第一种方式。
爱的第二种方式是什么呢?爱就是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身上有缺点,客观上就在害人。如果我们脾气很大,这是缺点。我们只要脾气大,就在伤害别人。我们太自私,只要自私,就在让人吃亏。只要自大,就在指责人、批评人。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过失改掉一分,就增加一分爱心,就增加一分能量。
要想改过,先得认过。怎么认过呢?多读经典!经典是镜子,你多读一遍《了凡四训》,就在增加一分认识过失的能力,就在增长一分爱心。
以上两个方面,一是表扬人,二是改自己过。这种爱的标准不是凡夫能提出来的,也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圣人提出来的。谁提出来的呢?王凤仪老先生提出来的。王凤仪在《王凤仪嘉言录》里面特别讲到,找人优点,认自己的过失。找优点、认不是,就是培养爱的能力的方法。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探索的,你探索了半天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爱。怎么办?学就行了,虚心学就行了,敞开心扉学就行了。让圣人的思想、让经典的思想融入到你的心田里面,你就得到了,不要探索的。探索是天下最笨的办法,学习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这就是第三种大的善念。
第四,务要惜精神。
就是要珍惜精神。“精神”两个字,现在大家都不理解了。问大家,没有人能回答出来什么叫精神文明。如果再多加一个字,你马上就理解了,在精神中间加一个“气”,要珍惜精气神,要珍惜能量,要珍惜信心。精气神就是精神,精神文明就是精气神足的状态。精气神足,能帮人,能爱人,能尊敬人。同时,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高能量生命。今天讲精神文明不从精气神足讲,一般人都理解不了。今天讲精神文明比较空洞,要讲精气神足那就实在了,人人都能做到。怎么做呢?助人为乐就做到了,帮一个人增加一分能量,说一句“我错了”就增加一分能量。这个方法简单。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精神。
有一次我坐飞机的时候,旁边有一个旅客拿着飞机上的杂志在看。我就问他,有什么好内容啊?你猜他怎么跟我讲?没啥好内容,打发时光。打发精气神,打发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就这个意思呀。你说这个人傻不傻?精气神,我们的命本啊,它能变成长寿的。把它打发掉了,后面你还要命吗?我们爱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打发呢?没人教,没有学过,不懂啊!所以,人不受教育,往往做错事,还不知错在哪里。学习是生命的第一等好事情,离开学习没啥好事情。
这个精气神,我们真的要珍惜啊,一点也不能浪费。怎样才能珍惜精气神?有三个事件是我们管理精气神的关键。管好了,精气神就不漏了。管不好,精气神“哗哗哗”就漏掉了,等于说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哗哗哗”就漏掉了,太可惜了!
第一件事情在饮食上。很多人认为饮食是补充能量的。恰恰相反,在补充能量的时候,要消化这些食物,就要调动你的精气神来消化它。如果你的饭吃得过饱,这个饭不养身,反而伤身。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晚上吃完饭后就会觉得很困,老百姓说叫饭后瘟。为什么瘟呢?没劲儿!劲都哪去了呢?一吃完饭,精气神就用来消化食物了,整个身体的能量就不足了,就困了。这是气不足了,我们需要养气。养气本身就是讲储存能量的,只是科学用“养气”这个名称来说它而已,吃多了,调动精气神多,消耗精气神也多。我们天天这么做,就天天耗能量。所以说,饭最好吃五成饱,千万不要吃十成饱。五成饱养身,十成饱伤身。
宋美龄长寿,活了100多岁。宋美龄每次吃饭,只吃五成饱。人家不是没有钱啊,人家有钱,有钱的吃五成饱,没钱的吃十成饱。知道什么叫养生吗?宋美龄吃饭不伤气,既补充能量,又不伤气,这叫养生。晚上这顿饭本来可以不吃的。为什么呢?早上阳气足,你吃再多的食物,马上消化掉。晚上阳气亏了,太阳下山阳气亏掉了,吃东西根本消化不了。所以,很多人吃饭吃到这个地方,好像堵在胃里下不去。不是饭下不去,是根本化不了,气不足啊!
在寺院里晚上这顿饭,不叫饭,叫“药石”,就是药啊。这个药治什么病呢?治你饿的病,治你馋的病。所以,晚上这顿饭多半不是饿,而是馋。有些女同志喜欢健身。怎么健身呢?晚上这顿饭不吃,马上就苗条,而且不伤身体。过去晚上这顿饭不吃很容易做到。为什么呢?8、9点钟油灯一吹,睡觉去了,他不饿。现在不行了,你干到11、12点钟,要不吃饭,那受不了。今天的人整个生活方式都不是养生的方式,是在摧残生命。如果心清净,晚上这顿饭可以不吃,一点不饿。很多人吃东西不是为了有营养,而是为了解馋。吃那些东西解馋,这也要调动能量。那个馋没有营养,耗能量,耗长寿,耗富贵,耗康宁,没意义啊。所以,我们饮食上一定要注意,饭吃五成饱,晚上能不吃可以不吃。
这是讲的饮食问题,真正的“食”是人略带几分饥饿感,生命力更强,这个今天不能展开来讲。
第二件是我们讲的男女之事。这种事耗精气神最大、最快。我们很多人不了解男女之事,它本来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不是用来取乐的。那个能量本来可以变成长寿、变成富贵,也可以变成康宁,我们却把它用在取乐上了,这是错用了,这个东西耗能量太厉害了。
我记得北京有一个企业家,是做软件的,公司也挺大,七八百号人。那个老板来见我的时候,他还没开口,我就劝他,老兄啊,最近注意休息啊。他一听到注意休息,就知道是带引号的。他说,你怎么知道的啊?我说,你脸上全写着了,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能量亏掉了。这个人女朋友多啊。他跟我讲,已经一个月没上班了,根本没有精神上班,提不起神来,精神亏掉了。现在这个时代,工作量都大,竞争多激烈。竞争靠什么?靠能量!你把能量在这上面耗掉了,你说划得来吗?划不来!所以,一定要减少男女之事,减少到越低越好,把它就变成长寿。再用它来做事,就变成富贵了,财富是靠它演变来的。
今天的人已经不知道财富从哪里来了。古人看得很清楚,财者天地之元气也,财富是从天地的能量变现的。过去农民一听就明白,天气好,收成好。对啊,跟天气能量有关系。那我们现在财富从哪来?财富从人气来,人气越旺,财气就越厚。你拿这个精力去帮人,人气旺,财富来了。你拿这个能量去取乐,越损越薄啊。所以,要珍惜精气神。
这里有一个故事,虽然是笑话,但是话糙理不糙,理是对的。过去有一个公主,皇帝的女儿,生了一种病,这种病御医也没法治。御医本事很大了,没法治,不知道什么病。皇上就派太监到民间找郎中,看看谁能治。这个太监四处寻找。有个郎中说,这个病我能治,但是我不敢治。太监说,你咋不敢治呢?他说,治好了,你们会杀我。太监说,奖励你还来不及,还杀你啊,不会的,放心。你只要不杀我,奖励就算了,我就治。太监说,保证不杀你。那个郎中讲,公主得的这个病,阴气太重,找一个阳气足的小伙子跟他一同房,阴阳一和合,病马上就消了。太监一听就傻了,这个事情皇帝一定不会同意,伤风败俗啊,公主也不会答应。但是要治病,没办法,想活命啊!后来公主就答应了。找了一个小伙子,身体倍棒,傻小子睡凉炕,全靠火力旺。公主跟他一同房,病好了。皇上很高兴,就去看公主。看公主的时候,就看到公主屋子的房檐下,有一个人佝偻着,蹲在那个地方。皇上眼神也不好,也不知道是人,就问太监,这是什么东西?这个太监也不好讲,太监很机灵,不机灵不能做太监。太监说,这是药渣,吃过药,剩下的药渣。那么大能量的一个小伙子成药渣了。大家想一想,我们不要做药渣,要珍惜精气神啊。
第三,思伤神。思虑过多,直接伤害精神。而且,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都是在思虑当中被消耗掉的,因为只要你一动念,就在耗你的能量。只有一种情况不耗能量。哪种情况呢?直觉上的想,不思虑。思则不觉,觉就不再思。诵读的时候恰恰是用觉不用思,是最养能量的时候。无论人再苦再累,只要一读经典,马上能量就恢复了。如果不读经典,还在思虑,越思能量越亏。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他们的一个特点,叫钻牛角尖。他哪里知道,本来心理问题并不严重,越钻就越严重,能量消耗掉了。只要不钻牛角尖,只要不思虑,他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一般人都会思虑。
我过去就很爱思虑。那时候年轻,骑单车。思虑到什么程度呢?一头撞到护栏上了,才发现在思考。我头发白了,好多同学都劝我,说,老师,染染吧,更帅!我说,不染,让大家看看思虑的后遗症,教材!虽然现在思虑少了,但是思虑伤害是久远的,不是一下子能恢复的。能够把思虑转为直觉,能量就永远不亏。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有几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英年早逝。为什么?不是没有营养,不是没饭吃,也不是没有工资,思虑太重,能量全耗掉了。现在平常我看书都是诵读。别人写信给我,我也是诵读。我不敢用思,思伤神,已经变成习惯了。所以,建议大家也要转变一下认识事物的方式、转变一下读书的方式,用觉不用思。大家想一想,照我这种讲课的频率,我如果用思虑,我讲不了五天,很快就累垮了。之所以能五天五天地讲,为什么呢?我用直觉,我不用想。没有稿子,就一本书。脑子里面出什么讲什么,不用去规划,所以不累啊!
我这个月1号就出来了。1号在上海讲《论语》,2号就去温哥华了,10号晚上才到南京。11号倒个时差,12号到河南开封,就开始办开封的了凡班。17号结束,18号就到江苏天目湖苏园。19、20、21办三天班,讲《中庸》、《大学》。结束以后就到这边来,又讲五天。如果用思虑,不要说别的,你就念五天书也把你累够呛。大家要学会用直觉,不要用思虑。但是,这有一个过程,我自己虽然用直觉,但是功夫不深。到功夫深了,天天讲都不累。但是方向要明确,用觉,不用思。
尤其企业领导人,你的思虑太重了,要想办法转,由思转为觉,用直觉做判断,千万不要用思虑来认识事物。
能够做到积德、包荒、和爱、惜精神这四条,能量马上上来了。能量一上来,你的福气就上来了。盛衰在气象,然后你就能爱人、帮人、尊重人。人气更旺,福气更大,求什么都来了。人生要有福气,不是光有才华。这四条通通是帮我们提升能量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前的念头不善,没能量。今天念头善了,增长能量。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过去日航是利己,后来是利他。念头一转,日航马上重生了。所以,要学会换念头。你就知道,念头就是能量。念头一换,命马上就换了。和更换底片是一样的,底片一换,电影就变了。念头一换,梦境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