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姜堰概况
    • 位置面积
    • 自然资源
    • 行政区划
    • 风景名胜
    • 文化传统
    • 姜堰微矩阵
    • 姜堰故事
  • 姜堰动态
    • 重要信息
    • 姜堰动态
    • 网友投稿
    • 视频展播
    • 专题专栏
    • 官方动态
    • 官方公告
    • 教育动态
  • 走进姜堰
    • 姜堰城建
    • 姜堰交通
    • 姜堰教育
    • 姜堰旅游
    • 姜堰商业
  • 三水沙龙
    • 网络文学
    • 行者杂谈
    • 摄影专栏
    • 学习园地
      • 学习书籍
      • 学习笔记
    • 美食佳园
    • 手艺人
    • 身边事
    • 奇闻杂谈
    • 健康常识
  • 历史传承
    • 中医药传承
      • 中医典籍
      • 中医视频
    • 文化传承
    • 佛教文化
    • 道家思想
    • 武术传承
    • 名人名家
  • 在线投稿
  • 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_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_专题

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大讲堂--理论

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大讲堂--理论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三水沙龙
  • 网络文学
  • 行者杂谈
  • 摄影专栏
  • 学习园地
    • 学习书籍
    • 学习笔记
  • 美食佳园
  • 手艺人
  • 身边事
  • 奇闻杂谈
  • 健康常识
  • 首页
  • 三水沙龙
  • 网络文学
冬至一阳生,亚岁待春来(解码二十四节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于公历12月21-23日之间交节。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以后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古人以阴阳二气的运动理解季节变化,以为“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民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阴阳二气自此开始逆转,生命活动也将趋于活跃。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又有“冬至节”“亚岁”“冬节”的称呼。在古代这是一个相当隆重的节日,所谓“冬至大如年”。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肥冬瘦年”,意即当地人将冬至看得比过年还重要,“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热闹非凡。

  据《清嘉录》记载,清代冬至前后,亲朋好友之间多有人情拜访、礼物馈赠,俗称“拜冬”。装满各色贺节礼品的礼盒被称为“冬至盘”,盘内多为吃食糕点,桂花冬酿酒、团子、卤菜等。冬至前一夜是“冬至夜”。此夜,家人团聚,和和美美吃上一顿“冬至宴”。在浙江台州一带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冬至日合族祭祖并聚餐,称为“祭冬”。晚饭后,族人要向60岁以上老人献猪肉,称为“老人肉”,60岁得一斤,长一岁便多加一斤肉,以表敬老。

  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说当年名医张仲景创制“祛寒娇耳汤”医治百姓的冻伤,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模样包成食物,久而久之“饺子”之名流传了下来。南方则有“冬至团子年节糕”之俗。旧时,家中磨粉做团子,用肉、菜、豇豆沙、萝卜丝、糖等做馅,蒸熟后祭祖,并馈赠亲友,名曰“冬至团”。在浙江绍兴、嘉兴一带,人们常食馄饨,俗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亦是滋补的时节,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冬令进补,尤以膏方为佳。一副膏方常有20余味中药,经过加水煎药、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而成,膏体细滑如饴、乌润似漆,有极好的滋补作用。

  自冬至起,各地便进入最寒冷的日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从此日数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至九九八十一天寒尽春来,此俗称为“连冬起九”。漫漫严冬,有一项游戏颇为有趣——填“九九消寒图”。常见的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9个字,皆为繁体,每字9笔,共81笔,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顺描画一笔,每过“一九”便描完一个字,九九回春即是完成。这是“写九”,还有一种称为“画九”,素梅一枝,共有九九八十一片花瓣。进九之后,每日染一瓣,九尽而春深。

  冬至夜长,古代还有祈梦的习俗。明人张岱《南镇祈梦》讲述了自己16岁时于冬至日往绍兴向南镇梦神祈梦的经历,字里行间尽是少年对人生的期许与迷惘,读来令人动容。梦是要醒的,长冬也将在数九与消寒图的描摹中一天天过去。在苦寒的冬季,人们通过种种活动为身心补充能量,为彼此增添温暖。冬至到了,春天不远。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22-12-20
点击: 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站为公益网站,部分信息搜集自网上,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节气里的中国|冬至阳生春又来
  • 下一篇:小雪:虹藏不见,蓄物御冬(解码二十四节气)
  • 中央及部委

    • 人民银行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应急管理部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生态环境部
    • 自然资源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商务部
    • 农业农村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财政部
    • 司法部
    • 民政部
    • 公安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科学技术部
    • 教育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防部
    • 外交部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省及直辖市

    •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市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市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台湾省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地市区

    • 姜堰区人民政府
    • 靖江市人民政府
    • 泰兴市人民政府
    • 兴化市人民政府
    • 海陵区人民政府
    •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 南京
    • 无锡
    • 徐州
    • 常州
    • 苏州
    • 南通
    • 连云港
    • 淮安
    • 盐城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宿迁
  • 新闻媒体

    • 中国台湾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求是网
    • 中国网
    • 光明网
    • 法治网
    • 中工网
    • 中国一带一路
  • 其他综合

    • 姜堰自然资源和规划网
    • 姜堰人网
    • 姜堰三水网
    • 溱湖风景区
    • 溱潼古镇
关于本站

  本站是由姜堰区互联网协会合作开办的公益性网站,旨在服务姜堰,推介姜堰,向公众展示姜堰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真实有效信息数据,为投资、招商提供全方位服务。

  欢迎投稿,一经录用,及付稿酬。

  联系或投稿邮箱:wezi8899@qq.com

合作单位
  • 姜堰区互联网协会

微信关注

手机访问

Copyright © 泰州市全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8771号-3 苏公网安备32120402001089号
  • 首页
  • 电话
  •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