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实践中成长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做客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时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既要摆脱传统增长方式下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又要拓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空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注入新动力。
——技术革命性突破
穿梭自如、上下挥舞、自主运转……在自动化工厂里,机械臂被装上“眼睛”和“大脑”,成为生产制造的好帮手。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在地下900米的煤矿井下,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摄像头。在山东能源集团,平均每个矿井的摄像头超过800路。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屋外环境鸟语花香,屋内机器人24小时待岗,和大家印象中“傻大黑粗”的传统钢厂相比,宝钢股份的冷轧“黑灯工厂”不大一样。这里超过一半的产能,用于生产低碳排放汽车板在内的新一代汽车用钢。
王一鸣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即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关系,以及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求变,也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王一鸣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进展,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现,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孕育成长,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