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流出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以及流入党员身份难明确、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等“六难”问题,罗塘街道坚持流出地与流入地同抓、管理与服务并重,不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实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双向奔赴。
动态更新,实现从“难掌握”到“底数清”。街道组织40个社区党组织、264个网格党支部开展网格走访,通过逐户排查、电话联系等方式动态采集流动党员详细信息。采取“1+1”“1+N”形式配备流动党员“红色联络员”35名,动员辖区32名企业人事财务工作者、百余名热心党员群众等担任流入党员“观察员”。设置流动党员报到处,发布《致罗塘街道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利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在辖区旅游景点、广场商超、社区集市等人群密集点开展“寻你而来 双向奔赴”活动,引导来姜流动党员扫描“码上报到”小程序二维码线上登记。
离乡“云聚”,实现从“零散”到“团聚”。将“分散学”变成“云端学”,充分用好“先锋姜堰”公众号上“红色视界”“红色学堂”教育模块以及街道“小罗说”学习课堂资源,助力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规范学。搭建流动党员“云上圆桌”交流平台,鼓励他们分享外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助力家乡发展。线上发布街道产业类、文化类、公益类服务项目,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云端送学”1100余次、“云上圆桌”恳谈会31场,认领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微实事项目62个,确保流动党员“不流失”“不漏学”“不掉队”。
来姜“有家”,实现从“被融入”到“想融入”。面向流入党员赠送党员徽章、党章和提醒清单、本地企业用工清单、房屋出租清单以及“尚美罗塘”文创等“初心礼包”。实行流动党员积分管理,围绕基础分、义务分、激励分三项指标为流动党员赋分,探索“友好+”服务,将辖区商场、超市、餐饮、理发等80家商铺纳入“友好商圈”,流动党员凭积分兑换“友好礼遇卡”,享受小修小补、养生理疗、消费折扣等实惠。开放社区服务资源,邀请流入党员参加青仔公益暑托班、青堰夜校、联谊交流、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入变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