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这所学校以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命名,背后的故事是......
在姜堰
有这么一所学校
叫“克强学校”
其实,这所学校的名字与
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徐克强烈士
有着深深联系......

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
1942年,泰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梅垛缪家野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泰县党政机关受挫最严重的一次,40多名军政人员英勇牺牲,县委书记徐克强就是其中之一。徐克强牺牲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遗体秘密埋葬在了现如今的姜堰区顾高镇千佛村。
烈士简介

徐克强(1908.??一1942.7.2)乳名开甲,学名世祥,上海宝山县殷行乡南徐家湾人。
一九二七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吴淞区委委员。后两度入狱,“八·一三”事变后获释,经组织审查转入共产党,并进入第一国际难民收容所工作,任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
一九三九年十月赴苏南敌后,先后任苏州县委组织部长兼肖陆区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苏、常、太工委组织部长。一九四一年底调来泰县,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次年五月任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多少年来,他虽身患严重肺结核病,但一直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一九四二年七月二日晨,县团驻在缪家野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徐克强病体不支,毅然决定让通讯员带着文件冲出去,自己开枪自尽,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时年三十四岁。
他组织难民,纷纷离开上海,走向抗日前线
一九三八年八月,徐克强同志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难民中开展建党工作,发展党员。根据形势需要,徐克强陆续介绍一些党员和积极分子到解放区、敌占区去工作。至一九三九年十月,难民收容所党组织,先后向新四军输送了六百多人。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寇对阳澄湖地区进行梳篦式扫荡,徐克强这时担任苏、常、太工委组织部长,当他了解到肖陆区区委委员王靖是外地人,还没有转移时,他便冒着危险,在芦苇荡里找到了王靖,周密地安排他转移脱险。
他坚持原则,从来不拿公家财务做人情
一九四一年冬,徐克强来到泰县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当时根据地财政十分困难,徐克强该领的棉衣、毯子和营养费,还有他患肺病的保健费,他都不肯去领取,节约开支,支援前线。
县团政治部主任常写条子领一、两斤鸡蛋的钱改善伙食,徐克强审批时,看到他写的条子就扔掉,并对金库主任说:“不管是谁,都要按财经制度办事。”
他激励了有志青年,让后人缅怀
徐克强同志牺牲后,当地群众立即把他的遗体秘密埋葬,设法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寻。在他的感召下,很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徐克强烈士墓
1982年,泰县县政府、顾高镇政府、上海宝山区政府筹资修建徐克强烈士墓园,墓园占地3.7亩,现为姜堰区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群众为表达对烈士的缅怀之情,将墓园所在地的千佛大队改名为“克强大队”,当地一所学校也被命名为“克强学校”。
没有革命先辈的前仆后继
哪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没有昨天的苦难
哪有今天的辉煌
没有曾经的牺牲
哪有当下的幸福
缅怀,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奋进,为了更加辉煌的未来